這一家的豆花確實是要老牌豆花了。
開在這一條老街上就已經開了將近20年的時間,知名度還是非常不錯的。
尤其是他家做的完全就是手工豆花,在時代日漸發展的今天,兩老口還是仍然保留着傳統的做法,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把這個豆花的原汁原味都給保存了下來。
陳飛又要了一碗辣口的。
辣口的是老闆娘,也就是那位老阿姨那邊那邊常吃的口味。
那邊喜歡吃辣的偏多,所以說很多食物都是辣的,這個豆花從根本意義上也是一樣的。
辣口的豆花也是非常美味的,跟甜口的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吃着吃着的倒是讓陳飛忽然想起了以前小時候的事情。
於是陳飛忍不住有些感慨的開口說:「其實我小時候在老家那邊是蠻喜歡吃豆花的,那個時候大家也知道,賣豆花的老師傅就很喜歡挑着這個豆花,然後在村裏面走街串巷,我那時候跟小夥伴們最期待的也就是這個賣豆花的老師傅過來了,然後大家把自己的所有零花錢都集中在一塊,買了一份豆花,然後大家一人一口把這個豆花分着吃,倒也是挺開心的。」
「那得是十幾年前了吧。」一旁的王副導演說。
「你們這些小年輕呀!走過的路都是我們以前走過的那些,以前呀我們小時候可沒有什麼電子設備,能玩的東西可就多了,不管是玩的還是吃的,我們還真的是領先你們這些小年輕不少嘞。」
林裕吳跟錢安從小都是在京都那邊長大,對於陳飛跟王副導演他們說的這一些,倒是不怎麼能帶入了自己。
畢竟兩人從小就是明確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個家裏面本身就是美食世家,另外一個也從小拜了一個美食界鼎鼎有名的大佬當師傅。
所以兩人根本就不能體會到,他們說的這種小時候的樂趣。
京城那邊本來就是國脈首都,而且兩人從小都是在首都長大的,確實是很難想像到這一個場景,所以兩人並沒有開口說話。
等告別了這家豆花店的老闆,一行人前往下一個美食店鋪。
這個小吃美食店鋪離豆花店並不算特別遠,賣的東西倒是挺不一樣的,賣的居然是蚵仔煎,說起這一道美食,也就是蚵仔煎。
估計沒有多少人能聽到過這個美式的名字,就算叫也叫不出來。
這個美食的外貌其實是有一點像那種大餅的,大家都吃過披薩,而這個美食也就是蚵仔煎其實是有一點類似於大餅或者是披薩的,但是它的形式又不太一樣,這一道美食是傳統的南方小吃,據說很多北方的朋友們都不喜歡吃這個美食。
雖然北方以麵食吃的比較多,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說對這個蚵仔煎有一些接受不了。
陳飛倒是很少來這一條老街上,所以看到這個小吃的時候倒是顯得有一些意外。
「我沒有想到居然還能在這看到這個蚵仔煎,要說起這道小吃,其實它的來源還是比較複雜的。」
陳飛意外的開口說,「我以前也來過這邊幾次,但是每一次來都是跟朋友去其他地方倒是沒有注意到,這邊居然還開了一家做這個蚵仔煎的小店鋪。」
這一家店鋪其實並不算大,有點像是那種早餐店的規模,也就是說這個是沒有堂食的,估計是為了方便過來的顧客吃。
店家在這個店鋪的前面擺上了兩個小桌子,因為路比較寬敞的緣故,所以倒是不怎麼影響來往的顧客行走。
在這家店排的人並不算多。
可以這樣說的是,比起其他還有人在等待買的店鋪,這一家也就是蚵仔煎的店鋪就顯得有些冷清了。
這一家的老闆是一個看起來年紀已經上了年頭的老太太。
據老太太自己介紹說,他本身並不是本地人。
老太太自己是來自於沿海城市的,這個蚵仔煎它的來源還真的是比較廣泛,蚵仔煎是福市沿海城市,灣市和潮安地區的特色小吃,在閩語系地區。
也就是福市等沿海城市灣市跟潮安地區自古有之,蚵仔煎據傳是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一種創意料理,是先民困苦,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