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就在陳青兕胡思亂想的時候,新羅的使團已經行禮退下去了。
陳青兕正想着二輪使者是誰。
便聽殿外高呼:「吐蕃小論樓美岱類贊覲見!」
「」
聽到吐蕃的名字,陳青兕徹底傻眼了。
唐王朝最友好的兩個外邦:新羅、吐蕃?
兩大苦主?
呸!
新羅沒資格,這吐蕃那真是唐王朝少見的苦主之一,稱一句最強勁敵都不為過。
這外交是什麼情況?
其實這就是陳青兕先知先覺了。
大唐自太宗皇帝滅突厥起,征戰四方,常勝不敗,大唐之威,四夷臣服。
李治繼位之後,先有高侃擊擒突厥車鼻可汗,後有程名振、蘇定方高句麗揚威,現今大軍西征,捷報不斷,西突厥覆滅在即,威勢並未因皇帝更替而減弱。
這個時候,大唐就是東方大地最耀眼的明珠。
大唐使節地位等同他國君王,能夠隨意調他國之兵。
皇帝一紙詔令,隨意調動突厥、契丹、回鶻、鐵勒各部軍隊出戰。
沒有什麼高處不勝寒之說,大唐就是這個時代的世界之巔。
所以面對他國的跪舔討好,習以為常。
新羅是沒羞沒臊的抱着大唐的大腿狂舔,哈喇子都能沾濕地面。
而吐蕃罕見地連續冒出明君、賢相、戰神,崛起速度之快,任誰都想不到。
平心而論,對其有所輕視是在所難免的。
若不是陳青兕熟知歷史,誰能想到從未出現強大勢力的高原之上,竟藏着一頭蟄伏許久的猛虎?
陳青兕看着吐蕃的使者,眼眸中透着一絲不善,自己既然來了,就不能讓這頭猛虎如歷史上那般崛起。
吐蕃是怎麼崛起的?
陳青兕搜索着腦海中的記憶,形成了一個詳細的脈絡。
隨即苦笑,吐蕃的崛起當真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在
明君松贊干布、芒松芒贊,賢相噶爾東贊,戰神論欽陵自不用說。
唐朝打服了西域,將重心移到了高句麗,滅百濟、滅高句麗,然後與新羅撕破臉,爭奪海東。
吐蕃便在這個時候,覆滅了吐谷渾,奪取了青海湖,正式崛起。
後知後覺的李治這才意識到吐蕃已經不可控,將重心重新放到了西線抵禦吐蕃。
新羅也因此撿了便宜,與大唐一併瓜分了高句麗的土地。
這就是李治獨斷專行的弊端所在,缺乏戰略遠見,沒有培養出一個能夠從戰略上洞察先機的人才。
李治自身不擅長軍事,手上空有蘇定方、薛仁貴、程務挺、裴行儉、劉仁軌、王方翼、李多祚、黑齒常之這些能征善戰的名將,卻未能在戰略上獲得主動,先後吃了新羅的金庾信以及噶爾東贊的虧。
待反應過來以後,本可憑藉底蘊取得優勢。又因自己的身體不適,過早病逝。
繼任者又是個庸才,致使武則天欺負兒子上位,女子稱帝,將能打能戰的將軍殺了乾淨,導致被吐蕃按着打。
大唐失去了無敵的金身,四方小弟自然不願聽從。
李唐三代打下來的江山,在武則天手上嚴重縮水。
接着就是成也李三郎,敗也李三郎。
大唐迎來最後的盛世輝煌
想要改變歷史,限制吐蕃覆滅吐谷渾,奪取青海湖,獲得青海湖的資源是關鍵。
吐蕃最大的劣勢是資源貧乏,青海湖的資源能夠很好的彌補他的不足。
陳青兕將記憶中的有用訊息,反覆琢磨,用了一個多時辰,整理出了一個大概
第五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