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九鳳」所居的「大荒之中」,雖不知其確切範圍,卻可以肯定包括楚地在內,因為楚人之先帝顓頊,與他的九個嬪妃皆葬於此。《山海經·大荒北經》開篇就說:「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該書《海內東經》則說:「漢水出鮒魚之山,帝顓頊葬於陽,九嬪葬陰,四蛇衛之。」附禺即鮒魚,古字通用。楚人血統的屈原,在《離騷》中說自己是「帝高陽之苗裔。」這高陽即帝顓頊。顓頊葬於漢水,九鳳與顓頊同在一地,可見九鳳是楚人所崇拜的九頭神鳥。「九鳳」的神性,以它的名字即可得到證明。鳳是我國古代最為崇拜的兩大圖騰之一,與龍並稱。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徵,《山海經·南山經》中說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爾雅·釋鳥》郭璞註:「鳳,瑞應鳥。」《說文》:「鳳,神鳥也。.....見則天下大安寧。」由於鳳凰是吉祥之鳥,古代有的帝王,如少昊,周成王即位時,據說都曾有鳳凰飛來慶賀。
楚人有崇鳳的傳統。大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到神遊天國部分時,第一句就是:「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據肖兵同志考證,全世界都十分流行的鳳凰涅盤利用職權故事,最早就出自屈原的《天問》。先秦典籍中,多有楚人將鳳比作傑出人物的記載,如《論語·微子》中,楚狂人接輿就對孔子作歌云:「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楚人的祖先祝融就是鳳鳥的化身。《白虎通,五竹篇》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鸞便是鳳。故楚人對鳳總存在着一種深厚的感情。他們尤其喜歡以鳳喻人。傳說楚莊王剛剛即位時,整天尋歡作樂不問國事。伍舉便進諫問:「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答曰:「三年不蜚不鳴,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伍舉以鳥喻莊王,莊王也以鳥自喻。這鳥飛能沖天,自然便聯想起楚人所景仰的那大得「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鵬者,鳳也」。其鳳後觀有一頭,上看有一頭藏於身下,前看仰首觀雲。在古人的觀念中,鳳是一種神鳥。《山海經》說:「火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鳳鳥飛騰,繼之以日夜」,「鳳翼其承旌兮,高翱翔之翼翼」,「三鳳其展鳴,驚天地,泣鬼神兮」,三鳳九頭,「其志大兮,其慧遠兮。」《莊子·人間世》中,也有類似的記錄。
楚人崇鳳心理也得到考古資料的證明。如1949年2月在長沙陳家大山發掘到的龍鳳帛畫;1963年和1971年在湖北江陵兩次發現的鳳踏虎架鼓、長沙馬王堆漢墓的非衣帛畫等,都是著名的發現。尤其是馬王堆帛畫,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圍,就有幾隻大鳥環繞。而畫面中部天堂入口處,也有一隻鷹嘴人面怪鳥和兩隻長尾鳳鳥。這與屈原詩中描寫的意境十分相似。至今,崇鳳心理在中國民間審美情趣中還佔有重要地位。宋公文在《楚國風俗志》中說:「在楚人的心目中,他們與鳳實際上是合而為一的。他們着意標榜鳳,把鳳打扮得異乎尋常的美麗和壯觀,就是在標樹自身的鳳貌與形象。鳳是至真至善至美的體現。為此,楚人尊鳳愛鳳以鳳為圖騰,視鳳為先祖的象徵,民族和國家的象徵。這就是楚人尊鳳愛鳳的思想基礎。」楚國從君王、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對鳳凰的熱愛與崇敬,達到了無出其右的程度。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都無不展現出絢麗多姿的鳳凰倩影。所以有學者說,鳳凰貫穿了楚文化發展的始終,楚文化也可稱為鳳凰文化,荊州是楚文化之都,也就是鳳凰的故鄉。
說過「鳳」,再來說「九」。九,在中國古代是個神秘的數字,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廣曰九域,數量大曰九鈞,時間長曰九天九夜,危險大曰九死一生。就連唐僧取經也是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是九八七十二變。為什麼「九」字成為這種神秘的極數呢?據有的學者研究,這乃是因為「九」的本意是「九頭龍」之故。中國古代有許多關於九頭龍崇拜的神話。如《山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鬼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