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春來早。
惠能攜五祖弘忍傳授的禪宗衣缽南歸之後,因為受到名利歹毒之徒的追殺,只得在嶺南四會、懷集一帶的深山老林之中隱匿。其間,思念家中娘親,返新州探母,又聞名利歹毒之徒追來,情急之下,背母上天露山隱居,光陰飛逝,轉眼之間,不覺又是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將來臨了。正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遠處的村落里過年的鞭炮聲,催得漫山遍野的梅花卓然開放,把一束束大好春意盡情地抒寫在茫茫深山荒野。
迎春的天露山梅花,綻開了迷人的。那一叢叢的梅花,心有靈犀通人心,開得那麼迎節,開得那麼艷麗,開得那麼嬌嬈。漫山遍野皚皚雪白的梅花,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猶如「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獨特風光。
在這個民間盛大的節日裏,天露山上的每一朵梅花都揚起了熱情的笑靨,每一縷幽香都綻開了溫馨的情懷,每一瓣花瓣都伸出了真誠的邀請,就像款款情深的梅花仙子,早立枝頭恭候在山中隱居的朋友。
惠能信步在雲霧繚繞,如仙境般的天露山上,極目四眺,漫山遍野迎寒而開的梅花映入眼帘,白茫茫的一片,蔚為壯觀。綻開在枝頭上的朵朵梅花,猶如美麗的梅花仙子,即使在寒風凜冽、雲霧飄渺的深山野林之中也難以掩蓋其迷人的芳華。
陣陣暗香隨風飄揚,讓人心旌搖盪,惹得惠能神思悠悠,登上古驛道旁那塊屹立在蒼茫天地之間的「通天大道」巨石上,漫天思緒如天露仙泉滾滾而來
在漫天的浮想中,惠能想起了小時候和阿爹、娘親過大年的歷歷往事。
記得二歲那年,惠能的爹爹教他寫春聯,貼春聯。
盧行瑫首先對惠能講對聯的起源:早在秦漢以前,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之後,每逢歲時,人們便掛桃符來驅鬼避邪、迎喜接福,這是對聯的萌芽。五代時,桃符上的神像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聯語。蜀後主孟昶曾寫了一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的對子,這是有史以來最早的對聯。
「春節貼春聯,不要將春聯的上下聯貼顛倒,要按上下聯的順序貼。」盧行瑫說完對聯的起源後,便切入春節如何貼春聯的話題。
「阿爹,怎樣分上下聯呢?」惠能不明地問。
盧行瑫解釋說:「首先要區分門的上下首。在面對大門時,右手方向為上首,左手方向為下首。貼對聯時上聯貼上首,下聯貼下首。」
「那又怎樣分上下首呢」惠能又問。
盧行瑫道:「首先按音調平仄分。春聯比較講究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音,下聯最後一個字是平聲。」
「怎樣分仄聲、平聲呢?」惠能饒有興趣地眨着那雙明亮的小眼睛。
盧行瑫看着求知慾特強的小惠能,儼然像一個塾師那樣,解釋了仄聲與平聲的區分並舉了一個例子:「仄聲一般為三四聲。如新年納餘慶的?慶?字,是仄聲。平聲一般為一二聲。如嘉節號長春的?春字,為平聲。」
春節,這意味着春天就要來了,萬象復甦草木更新。華夏文化悠久的歷史,賦予了春節太多的內涵。大唐以來,在春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時空環境裏,給了許多文人墨客想像發揮的空間,留下了許許多多美文佳句:
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
遙聞爆竹知更歲
偶見梅花覺已春
時過境遷,時隔多年,盧行瑫讀起這些膾炙人口的春聯,感慨萬千。
春節是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
惠能小時候過年,最高興的就是盼年,那種虔誠的心情、那種迫切的滋味,如今每每想起仍然激情滿懷。穿新衣、放鞭炮、貼春聯、吃餃子、給阿爹、阿娘磕頭拜年,要壓歲錢,逛廟會,等等;
除夕夜,追逐着鞭炮燃放時的硝煙味和響聲,端着盛滿湯圓的大碗和一群小夥伴,村東跑村西,那種質樸、那種熱鬧、那種童趣,已深深地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