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秋天,皇上欽派翰林學士王定九前往錢塘江抄錄大禹治水時立的錢塘江潮汛碑記。
王定九深知歷代文人學士都想看清碑文的內容,卻因錢塘潮漲退只是一瞬間的事,非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人去看不可,所以一直未有人能在退潮時看清碑文,並記錄於世。為此,王定九為此事發愁,南下江南,取道拜會見恩師顧掌教。
茶過三巡,顧掌教見王定九心事重重,愁眉不展,故問道:「高足這次下江南,似有不解之事困心頭乎?」
王定九見恩師所問,「唉」地嘆了一聲,說道:「學生正為此事所煩。」
顧掌教:「何事所煩?」
於是,王定九便將此行之事向顧掌教和盤托出。
顧掌教聽後,哈哈笑道:「為師保舉一學生祝得財與你一同前往吧。」
王定九:「祝得才?他」
顧掌教:「你大可放心,祝得才雖然還是個孩童,但他天生狀元才,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之奇才。」
王定九聽恩師如此一說,困擾多日的煩惱一掃而光,再三拜謝。
於是,王定九和顧掌教、祝得財馬上啟程,不日趕至錢塘江邊,待退潮時記下碑記之所在。
兩人相約,由王定九從上往下看,祝得財由下往上看。看完後,各自寫下碑記銘文,並拿來續在一起,就是一篇完整的碑文了。
再經核對無誤後,王定九由衷誇讚道:「恩師!您這位學生確是一個神童,奇才、狀元才啊!他日長成進京赴考,本官一定在皇上面前力薦您這個得意弟子。」說罷,拜別顧掌教和祝得財,帶着碑文回京復旨。
李金蘭自送小得財到筠城學堂讀書,為了幫補娘家家用,在縣城錦水坊西街開了一間豆腐坊。
小得財常常一放學回來就挑豆腐沿街叫賣,賣完就到靜庵學館窗外旁聽。久而久之,被靜庵老師發現,覺得這個小孩眉清目秀,問他一些詩句時,他又對答如流,深得靜庵老師喜愛。
到了中秋節晚上,靜庵老師邀請幾位知己共賀中秋佳節,也把小得財叫上。無非是吟詩作對,共賞奇文。不覺已到深夜,還是興猶未盡,一邊飲酒,一邊欣賞名詩佳句。
這時,他們發現瓶中的酒已斟盡,於是,叫小得財入城買酒,但這時已更深夜靜,城門早已關閉。
小得財向守城門衛說明情況,求其開門。
守城門衛是一位熟讀四書五經之人,喜吟詩作對。得知來者就是祝得財,便有意想試下他的文才是不是像坊間所傳的那樣了得。
於是,門衛說道:「小孩!我出一聯,如你對得好,便開城門,否則只好作罷了。」
小得財滿口答允。
門衛想了想,現在已是半夜二更,遂出上聯:
半夜二更半
小得財皺了皺眉頭,稍作思索,便一口答上:
中秋八月中
門衛一聽,感到對得工整,很有文采,心中十分欽佩這小孩的學識,就開門讓祝得財進了城,並豎起大拇指贊道:「你小小年紀就對得這樣好,實為可嘉,如果能篤志勤奮,以後必定前程萬里。」
一年一度的春節快到了,家家戶戶要貼春聯。李金蘭為了考考兒子的學習成績,特意叫小得財寫春聯。
這時,正是新年除夕,家家戶戶除舊歲,換新符,放鞭炮,吃團圓飯。小得財想起自己的娘親,起早摸黑,磨製豆腐,奔波勞碌,為的是賺點繩頭小利,餬口養家,供自己讀書,娘親恩重如山,該如何報答?
於是,他拿起毛筆書下一聯:
一肩挑日月
雙手摸乾坤
這副對聯,字跡清秀有力。貼出大門,鄉親無不誇獎,司背坊那位秀才也連忙過來觀看。
這副春聯不僅平仄相對,而且意義深長,是對母親奔波勞碌的敬仰。秀才看後。大加誇獎:「奇才!奇才!小小年紀,如此高才,實屬不凡。」
經秀才一番讚賞,一下子傳遍了全城。
有一天,小得財和幾個小孩到縣城地豆崗窯玩。這個磚窯的老闆平時也聽過小得財的名字,當他看到小得財來玩,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