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第五大,如第六陰,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這些是空話,以佛學本身的名辭,被一切修佛法的執着。
比方他說第五大,佛學只有講到四大。
只有五陰,沒有第六陰。
只有六情,沒有第七情。
有十二入,沒有十三入。
有十八界,沒有十九界。
這些都是空觀,是沒有的,不要自己加上。
這個話很妙,我們學佛的人專門搞幻想,大家參禪打坐,心裏有個幻想,以為入了定就什麼都不知道了,思想念頭都沒有了,一般初學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這是佛告訴你的嗎?
真是這樣的話,何必學佛呢?
佛也沒有告訴我們入定以後眼睛看到什麼、耳朵聽到什麼。
他只告訴我們修定。
修訂是個什麼境界?
修訂是證空觀。
還有人看了六祖在《壇經》中說:「無念為宗」,搞了很多年也找不到無念。
也不想想就算是無念了,充其量也不過是無想定。
無想定不是佛法,佛也曾經修到了無想定再把它丟掉了,為什麼你現在要去求無想定呢?
所以要真正了解佛法,不要去空想。佛法也說要跳出三界外,哪裏有個第四界?
有,教理上有,叫作聖賢界,那是個假定的名稱。
諸佛菩薩是不出三界不住三界,隨時在解脫三界。
你真跳出了三界,去了第四界,佛也沒說第四界在哪裏。
教理上的聖賢皆只是名稱,例如特別好的人是聖人,但是他還是人啊!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讀了這一段經文要自己反省,大家都在那裏幻想。
大家修訂,千萬要把握修止觀。
如何是止?繫心一緣,才是正止正念。
因此念佛的人,行住坐臥中都要淨念相繼,方是正念。
如此說者是佛說,非此說者,必是魔說。
維摩居士說的第五大、第六陰、第七情、十三入、十九界,都是空的,一切眾生空活着,在那裏空想,做些空事。
如果般若慧觀不清楚,修行也是空事。所以「菩薩觀眾生為若此」,本空,一切皆空。
再下來又不同了,講的是真實境界,要特別注意。
前面那幾句第五大、第六陰都是沒有的,下面講的都是有的。「如燋谷芽」,焦了的谷的還會發芽?
嘿,就會發芽!
禪宗有句話說:「冷灰里爆豆」,要大死一番才能大活。
《法華經》說的焦芽敗種好像永遠沒辦法,真做到焦芽外面都打死了之後,那法身就種起來了。
在物理上,焦芽只要有一點生機存在,它還是會發芽。
比如說,煤炭已是燒焦了的東西,它怎麼還會生火呢?
又比如,垃圾堆也可以發電。
這些道理在《楞嚴經》也露了消息:「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你有修持功夫,它就出來了。
眾生有着妄想的業力,它也引發了。
溈山隨侍百丈很久,《指月錄》記載,一日百丈在打坐,當時應該是很冷的天氣,溈山雖然站在旁邊也自己在用功。
百丈看機緣到了,就要溈山把火撥一下,火可能要熄了。
溈山就去撥,撥了一下,就回報百丈說,已經沒有火了,他心裏可能還埋怨,百丈為什麼不早吩咐。
百丈就自己下座去撥,居然找到了一點火星,就指給溈山看,這一下,溈山開悟了。
後人因此作了個偈子:「深深撥,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深深撥是要好好用功,去參透、去觀透。
有些子是這個消息才會來。就是這麼回事。
所以燋谷芽不是沒有的東西,你不要以為《維摩詰經》這一路下來,都是在講沒有的東西,他可是有幾個轉接的。
上面十種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