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誦經聲中,人們從禪龍寺里接引長明燈之聖火火種,點燃空地上各坊的火龍。然後將北帝、龍母、齊天大聖、華佗像接出寺前空地;待至人聚齊、火焰旺時,由村中預先選出的人負責抬北帝、龍母等神像,而各坊人則精選出十多名精壯後生負責抬着各自坊的火龍。執事者施號之後,在鑼鼓、醒獅的引導下向村中進發。
一路上,前面有人灑水淨路,後面接着是恭香抬閣、「錦里村賀元宵」彩燈牌匾、彩燈花車,由四人抬着,隨後依次是寶鏡、龍母、侍女、大聖、華佗等神像及各坊賀元宵牌匾、各坊火龍,在人群簇擁之下緩緩前行。在燈火閃爍間,映照出「錦里鬧元宵」、「天上一輪月,人間萬戶燈」、「慶賀元宵」、「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字樣。人們在各自坊號的「賀元宵牌匾」引導下,跟隨着熊熊燃燒的火龍遊行。坊中婦女們負責擔柴,一些男人則擔着柴,跟隨在火龍後或在路口等候,隨時為火龍加柴,保持火龍的燃燒旺盛。每至牌坊、宗祠等開闊地,則在醒獅的引導下舞動火龍進行表演,一邊大聲吆喝,高高舉起火龍相互之間比誰舉得高的;有擎起火龍旋轉舞動,看誰的火龍火焰燒得旺旺的。看熱鬧的人越多,喝彩聲越大,則火龍舞動得越為起勁。
一盞盞彩燈花車在燈火閃爍間,映照出錦里鬧元宵、天上一輪月,人間萬戶燈、慶賀元宵、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字樣。
為了能完整地看到整個隊伍行進中的全景,盧惠蘭爬上了村邊一棵大樹上。夜幕之下,只見前後約有二萬多人的隊伍,猶如一條長長的火龍,神遊於天地之間,蔚偉壯觀。此情此景,惹得她詩興大發,即興賦詩:
畢竟邱縣二月初,習俗不與各處同。
接天聖火無窮碧,錦里火龍別樣紅。
舞火龍的隊伍進村之後,只見每經一坊,各家各戶都將預先備好的柴片添加進火龍中,並在各坊間或宗祠前擺起台閣,上面奉上供品,點燃香燭,祈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生活美滿幸福;舞火龍的小伙子則在坊中舞上幾圈,村民則燒爆竹、煙花、上香等,上述儀式進行完後,再把神像請回原處安放好。
最後,各坊將各自的火龍集中在村中空地,或表演舞獅、武藝,或繼續舞火龍,直至把所有的柴火燃盡。至此,舞火龍活動到此結束。
突然,村莊響起一陣「劈劈啪啪」的鞭炮聲
聽着這一陣陣「劈劈啪啪」的鞭炮聲,張少飛想起了和阿爹、娘親共度春節的情景.
可如今,阿爹卻已不在世上了。阿爹離世之後,每逢春節,張少飛都會回憶起曾經與阿爹、娘親共度的春節,多麼希望那樣的情景能夠再現,讓時間在那個時刻定格。
今年的春節已不是過去與阿爹和娘親共度的春節。
有盧惠蘭在一起睇舞火龍,本該快樂,可張少飛的惆悵卻難以消散。
正是: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再說張少飛自從在山中,無意之中窺探到了「境由心生,一切隨遇而安」這個自然法則後,他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回歸真本,以一顆平常心,回歸到在青少年時的那些快樂的日子。
此時的張少飛,已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小青年了,雖然身上的傷還未完全康復,還不能上山打柴,但在家裏,他整天笑逐顏開,有時從書櫃中翻出他爹遺留下的四書五經來看;有時拿着書,到村邊的小河邊,坐在那株華蓋似的龍眼樹蔭下看。累了,就望着小河,想着西江、大江大河發呆,想着西江水衝破崇山峻岭的阻隔,去際會大江大河的壯觀景象
想着,想着,自然而然地又會想到生活的甘苦,也是心在分別,心在體驗,心在確定。
日子富裕的人,固然可以享受大魚大肉的美味;然而,菜根粗糧,卻也有着獨特的清香,關鍵是心的體驗。安享閒逸,可以品味清風明月;而深山打柴,在勞累的同時,也可領略到小鳥鳴啼、野花飄香。所有的一切,關鍵是心的轉換
張少飛在這個秋天養傷的季節里,他想了很多,很多,似乎也收穫了很多。
這天,張少飛在家看完了書,王少香停下了織布機,對他說:「飛兒,趁這幾天天氣好,你到附近的田邊或山間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