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悶雷後,天空突然陰沉下來。
蘇澤反問于謹道:「六鎮是怎麼來的?」
于謹這些日子也看了不少資料,對於六鎮來歷也是信手拈來,他說道:
「我大魏自建國以來,在邊境多設軍鎮,軍鎮又統兵又統民,以大將和良家子鎮邊之,以邊境投效的部落牧之。」
「後來我大魏歷經幾代賢主,勵精圖治,版域擴大,邊鎮改為郡縣,到了孝文皇帝遷都之後,天下就剩下了北方六鎮,自西而東為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鎮,此六鎮專鎮北境,防備柔然高車匈奴諸部。」
于謹也是剛接觸六鎮事務,這就是學習的天賦了,這些日子他已經將六鎮的歷史沿革,軍事地理熟讀於心了,不愧是在歷史上留下名頭的名將。
蘇澤點點頭,反過來問道:「既然六鎮設立是為了防備柔然,為什麼每次出征草原,都要朝堂領兵為主,以六鎮兵從之?而不是直接分發武器和糧草給六鎮軍民,讓他們主動出擊呢?」
這個問題讓于謹愣住了,是啊,為什麼呢?
按照太尉府的記錄,最近一次大規模的征討柔然,是在先帝宣武帝繼位初期,正始元年(公元504年),當時柔然諸部糾結了十二萬騎從六道入寇北魏邊境。
那時候宣武帝命令朝中的老將源懷,加使持節、侍中,帶領禁軍出據北蕃,這一場戰役結果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朝廷的大軍抵達六鎮後,柔然人就已經逃遁回草原了。
源懷沒有繼續追擊,正好帶兵巡視了六鎮,然後就返回洛陽。
經過蘇澤的提醒,于謹才發現問題所在,他說道:「朝廷這樣做確實犯了兵家大忌,草原用兵講究的就是一個迅猛,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劫掠,所以來去如風,等到六鎮告急再傳到洛陽,然後朝廷再組織大軍出擊,到了六鎮敵人早已經搶完了東西遠遁了,還不如讓六鎮自行征討追擊。」
宣武帝時期也不是沒有懂得打仗的將領,那些曾經追隨孝文帝改革的文臣武將,難道真的不懂怎麼打仗?
就連于謹都能看出來的問題,朝堂卻能達成公論,也沒有重臣反對這樣的戰略。
總不能是整個朝堂都是蠢貨吧?
于謹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蘇澤明白,他笑着說道:
「於兄,你考慮的是軍事上的問題,但是朝堂考慮的不單單是軍事,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考量。」
軍事只是政治的延續,穿越至今,蘇澤已經深刻的明白了這個道理。
蘇澤不賣關子說道:「十四年前,源大將軍返回了洛陽,向先帝提了幾條奏疏,其中在六鎮設置鎮倉的建議得到了先帝的嘉許,詔令六鎮在城內設置鎮倉,平日裏將糧食都收在鎮倉,沒有朝廷旨意不得動用鎮倉的糧食。」
于謹問道:「這不是挺好的嘛?設置鎮倉,打仗的時候可以用作軍糧,在災荒的年間可以用來賑災。」
蘇澤點頭說道:「鎮倉這種做法其實也不稀奇,魏武帝曹操就經常在前線設置軍倉。但是在六鎮設置鎮倉,於兄說的那些都是明面上的理由,實際上根本經不住細究,設置鎮倉的理由,是不能寫在這冠冕堂皇的奏疏上的。」
蘇澤說道:「這裏就要說六鎮的軍民了,六鎮自上而下,每鎮都有鎮將,鎮將都是朝廷從洛陽委任,早先多為想要建功立業的重臣勛貴子弟,但是隨着孝文皇帝遷都洛陽後,鎮將多為洛陽官場鬥爭的失敗者。」
于謹對這個自然是深有同感,他點點頭說道:「我有一族兄,原為越騎營旅帥,在這次停年格選官中被任命為懷荒鎮將,如今我們於家也只能得授這樣的職位。」
「鎮將以下,就是良家豪帥,這些大部分都是六鎮建立之初,陸續遷入六鎮的家族,他們世代為軍主豪帥,擔任除了鎮將之外的中高級軍職,這其中有國人家族也有後來歸附的漢人豪強家族。」
「再之下,也就是當年設置六鎮的目的,六鎮是為了抵禦邊患,同時也是為了安置幾次北征繳獲的草原人口了。」
「太尉府記錄,太武帝在位期間,曾經十三次征討柔然,柔然諸部前後降魏者計30餘萬落,繳獲戎馬百餘萬匹。」
于謹點頭,他
第118章 六鎮之亂的真正原因(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