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珏對付縣試題目,應該說是手拿把掐。
一來,他有梁先生的悉心栽培;二來,他有足夠的錢購買書籍,梁先生那裏沒有的,他會從書鋪購買。
若本地書鋪也沒有,黃縣丞會委託外地來購買《三字經》的商人幫忙帶幾本過來。
而且上次陪胡澤胤去考試,他從冀兗府也買了不少。
冀兗府是大勵朝北方的「科舉大府」,那裏書籍不但全面,還有很多書籍印有名家做的註解。
這相當於李蔚珏比其他考生擁有更為龐大的參考書,還有梁先生和村學三位教師做「陪讀」,可謂資源豐富。
三來,李蔚珏作為文科生,所學歷史知識更為豐富,縱觀古今,跨度更大,視野更遠,角度也更為客觀。
能對應當前社會生產力找出相差不多的歷史時期,也就更容易把握出題人的心態。
而且,他博聞強記,能提供與其他考生相比更為深入而準確的見解,在闡釋題目和表達觀點時也就顯得更為成熟。
所以對於今次縣試,李蔚珏的兩道四書題都答得非常好,尤其是第二題「毋自欺也」,出自《大學》,照樣闡釋和分析得足夠精闢。
前邊說過,童生試的重點在於引導生童務本修身,所以歷年考題從《詩經》中出題概率最高,約佔八成。
其次是《孟子》,佔一成有餘。
《大學》和《中庸》出題則不到一成。
所以相對來說,如果某次縣試題目出自《中庸》或《大學》,通常可以當做拔高題看待。
李蔚珏的拔高題作得相當好,不僅僅對《大學·誠意》做了詳盡釋義,更是從個人修養和社會治理兩個方面闡述觀點。
並根據當今時政,針對律法制度的某些不足提出建議。
發揮得超綱了。
至於作詩題,李蔚珏也沒含糊。
今次頭場頭題的詩作部分,要求「賦得『學猶種樹』,得『玩』字五言六韻」,李蔚珏直接給默了一首唐詩——
朝日斂紅煙,垂釣向綠川。
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
避楫時驚透,猜鈎每誤牽。
湍危不理轄,潭靜欲留船。
釣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賢。
為看芳餌下,貪得會無筌。
瞧瞧,如今的李蔚珏,都會分析題目了。
所謂「賦得什麼什麼得什麼字」,就是從《顏氏家訓》中的一句:「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中選一個「玩」字做韻腳,寫一首五言六韻詩。
童生試要求不高,如果這道題是二十歲以上考生作答,需要貼合這句話本意去寫詩。
如果是針對二十歲以下考生,則評卷時就放低要求,只需用上韻即可。
但事實上,即便已及冠的考生,做一首像樣的五言六韻十二句也很難,多數能用上韻腳,做一首打油詩就不錯了。
李蔚珏把沈佺期的《釣竿篇》搬到此處,表面看似在說「我一味地追求着不同種類的魚餌,卻沒有獲得更多的收穫」;
去迎合「學猶種樹」、學習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道理,不能想當然也不能一步登天,實際上又表達出「我沒多大本事,愛咋咋地」的灑脫。
李蔚珏是灑脫了,可把監考的一眾人看傻了。
先是考到半個時辰左右時,有胥吏進來,在考生正在寫字的位置蓋印,由此知曉考生答題的快慢。
如果未寫一字便已經蓋印,那麼後面的答案寫得再好,都會有請鄰桌考生代答的嫌疑。
此時李蔚珏第一題剛好答完,一氣呵成,一個錯字都沒有,正在吹乾墨跡,胥吏都驚了。
胥吏認真把李蔚珏本人以及座位周邊全都掃視一圈,沒看到任何作弊的跡象,又把目光投向監試官。
監試官微微搖頭,意思是這位考生沒有作弊行為。
後來巳時發佈的第二道四書題、以及五言六韻的排律題,李蔚珏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寫完。
第二百十二章 手拿把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