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字希文】
【生於端拱二年八月(公元989年)】
【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
【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
【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改革新政。】
【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請出知鄧州,離開朝廷,飄然而去。】
【在調離鄧州時百姓殷切挽留,他也喜歡鄧州,隨後在此留任三年,百姓安居樂業,傳世名篇《岳陽樓記》也寫於此地。】
【接下來的幾年裏,前後調往杭州、青州、潁州。】
【公元1052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病逝於徐州,終年六十三歲。】
【百姓痛哭。邊遠山村的百姓都為他戴孝,邊疆的百姓也主動為他舉辦法事。】
【仁宗題其墓碑額為「褒賢之碑」】
【朝堂則鄭重的把他諡號定為兩個字——文正。】
{在當時的百姓和讀書人心裏,老范是男神}
{他種的柏樹,遊玩過的泉水,百姓命名「范公柏」「范公泉」。}
{他把喜歡的「青金石」做成硯台,立刻火了,名字就叫「范公台」。}
{他建個亭子,文人們爭相賦詩。}
{他辦個學校,升學率像坐火箭似的往上升。}
{他推薦哪個人,哪個人就會大有作為。}
{他說不要打架,當地民風立刻改變。}
{他離開一個地方,百姓就建立祠堂紀念他,不少人乾脆不用自己的姓了,改姓范。}
{連西夏的敵軍都對他崇拜得不得了。}
{讓人敬佩的,能文能武的范仲淹。}
{范文正公一生接濟的朋友、學生、貧窮百姓不計其數。收入很高,卻一生清貧,去世時連一件新衣都沒有。}
{以德報怨,嚴於律己,以天下為己任。難怪是宋朝一眾文人的精神領袖。}
大漢·武帝時期
「文正」
劉徹討厭一切觸及天子威嚴的人。
不管這人是忠臣良臣,抑或是奸臣諂臣。
本來在他眼裏只有一人可以捋虎鬚而不怒。
那就是子胥。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後來又有一人例外,那就是諸葛孔明。
扶大漢之將傾,盡瘁而後已。
現在,這人也可以納入他的容忍白名單內。
「道德博聞曰文,靖共其位曰正。」
德才兼備,恪盡職守。
「朕當初要是有這樣的大臣」
劉徹暢想着,然後又快速斷絕暢想。
有這樣的大臣估計自己要頻繁救他!
大唐。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李世民用麻布擦拭着拳骨。
「在朝廷做官時,為百姓擔憂。」
「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就為君主擔憂。」
「這明明是一顆拳拳報國之心哪!」
「這種臣子怎麼還能盤桓於地方!」
「識人不明!用人不精!」
越說越氣,李世民一拍手邊的引枕怒氣難遏!
「難怪你宋朝百般屈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如此品行很少有人有,大多數不過是在其位而食民髓罷了。
這種大臣你不用也不能讓他奔波地方啊!
讓他去教太子也是好的!
大宋。
趙匡胤看着天幕里後人的簡述,重重的嘆口氣。
手中的蟠龍棍扔在地上。
第三百七十一章: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