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圍繞着開拓者火箭大大小小的研究項目,最終都會進一步降低開拓者火箭的發射成本,降低每公斤運載負荷的成本。
在商業航天領域,成本是生存線。
並不是說只要技術沒問題,就有無限資源投入進來,現實世界不是模擬經營遊戲,哪怕能去月球也要衡量投入和產出。
當然產出不僅僅是經濟效益,在研發過程中的技術專利,宣傳作用,帶動上下游產業升級等等,這些都屬於產出。
在東大,為什麼沒有其他廠商進入這一領域,哪怕整個市場的規模是在迅速擴大,你優勢再大也會有資本想要做嘗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機,哪怕智能手機行業已經進入了漫長的下行通道,國內五大手機廠商,國外蘋果加三星,這些廠商已經把小廠都要趕盡殺絕了。
唯一一家靠在非洲殺出血路的傳音成立時間也是2013年。
即便智能手機市場如此高度分化,內卷到看似新生力量沒有一點生存空間,依然有NothingPhone冒出來。
只有商業航天領域,東大因為國際影響力迅速擴張,連帶着獲得了大量商業航天市場。
很多國家即便看不慣阿美利肯,也不會考慮把火箭發射生意交給東大來做。
但現在會,東大在全球範圍內的商業航天訂單數年增長率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整個市場規模在迅速擴張。
如此龐大的市場,不乏光甲航天員工被拉着一起跑到資本市場上去詢價,看看自己要是出來創業能值多少價碼。
無一例外,投過的都死了。
因為光甲航天的優勢是在持續擴大的,SpaceX的獵鷹火箭研發成功後疊代到星艦,中間經過了十多年時間。
獵鷹火箭自身也就1.0和2.0兩個版本。
而光甲航天的開拓者系列一直在疊代,從未停止過,從1.0到2.0之間,有無數個小版本。
每年團隊貢獻獎的成果都是經過小版本更新驗證。
這才是開拓者系列火箭的核心優勢,後來者幾乎看不到追趕的希望。
哪怕你知道開拓者的技術路線,知道對方的技術,願意花錢去砸出市場來,靠着上市把錢給賺回來,也做不到。
和光甲航天比起來,陳元光對光甲科技的重視度要低得多。
光甲科技在上市後,哪怕是林甲都逐漸放權給了職業經理人。
整個公司變成了有着穩健現金流來源的創新藥大鱷。
有點類似復星醫藥的概念,靠着資本運作,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大肆收購創新藥企業,這些創新藥企業有着不錯的研發能力和同時並行的創新藥研發管線,只是苦於沒有投資而面臨現金流枯竭的難題。
光甲科技只需要花很小的代價就能完成收購。
以聖諾醫藥為例,這是一家在港股上市的創新藥公司,專注於小核酸創新藥的研發,過去數年間已經花了五千萬美元在研發上。
光甲科技收購這家公司只花了不到兩千萬美元,光是從研發投入來看,打了五折都不止。
在完成收購併且把原本管理層清理乾淨之後,聖諾生物的小分子藥物在去年年底進入臨床測試階段,預計在今年能創造超過五千萬美元的利潤。
光甲科技運作的類似案例有很多,都是低價收購,清洗原本管理層和注入流動資金繼續推進研發並行,最後再讓藥物上市創造收益。
這樣的資本運作建立在幾個層面,藉助人體冬眠技術帶來的現金流,人體冬眠技術營造的龐大關係網絡。
這兩點讓光甲科技在這樣的資本運作中無往而不利。
即便光甲科技的主要營收來源仍然是人體冬眠設備,但投資者們還是調侃光甲科技主業是資本運作,而非生物器械。
第116章 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