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四下午,聯盟大軍包圍了博陵郡首府鮮虞城。
黃昏時分,聯盟大軍攻克樂陽城,隨即從樂陽津口橫渡滱水。
第一個渡河北上的是李珉和牛進達的聯盟第二十三軍,接着韓世諤、周仲等率軍跟進,再之後就是郭明所率的聯盟第一、第二和第三軍。子夜前,李子雄、陳瑞、韓曜率聯盟大總管府、輜重營以及隨軍平民,在驍騎軍的保護下,也開始渡河北上。
李風雲親自趕到滱水河邊,送別李子雄。此次李子雄北上飛狐,直接決定了聯盟能否贏得這次轉戰的勝利,能否順利實施「北上謀劃」的第一步,所以李風雲雖然沒有當着老將軍的面特別囑咐,但拜託之意溢於言表。
李子雄站在河堤上,望着兩岸如燦爛星河般的燈火,頗為感慨,「老夫已很久沒有看到這種熟悉場面了。」
李風雲微微一笑,「明年,聯盟大軍越過長城,建昌公必能殺虜飲血,再展雄風。」
李子雄撫須而笑,「你有如此信心?」
「時不我待。」李風雲嘆道,「楊玄感覆滅太快,不但無助於國內外局勢的改善,反而加劇了內憂外患,結果可想而知。可以預見,當兩京針鋒相對大打出手,政局動盪不安之際,南北關係的惡化也必然加劇,大漠北虜豈肯放過這等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好機會?」
李子雄意識到李風雲話中有話。三路分兵在即,自己要北上飛狐,甄寶車要到巨馬河阻敵,李風雲則去高陽搶糧,這時候應該是互道珍重,而不是閒扯什麼兩京政局和南北關係。
「燕北陷入混亂,對塞外諸虜來說的確是個趁火打劫的機會,對北疆鎮戍來說就十分不利了。」李子雄試探道,「即便你殺出長城,擺出一副與北虜不共戴天之勢,亦難以取信於聖主和中樞,這是毋庸置疑的事,除非你有辦法讓聖主和中樞絕對信任你,否則你殺出長城後,極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敵之窘境,被南北雙方聯手剿殺。」
李風雲暗自苦笑。李子雄之所以願意與其合,就是對他的身份產生了誤解,以為他的背後有一股龐大勢力的支持,否則以李子雄的身份,根本不會理睬他這樣一個賊寇,所以當李風雲拿出「北上謀劃」的時候,李子雄理所當然認為與其背後那股勢力有關,於是便從中看到了一線生機,這才有了現在的合作。事實上李風雲正是受益於李子雄主動而積極的合作,才贏得了一大批豪門貴族在各個方面的觀望、默許和縱容,而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支持。
然而,真相是什麼,李風雲自己一清二楚。現在他實力弱小,別人的誤解有助於他的強大,他樂見其成,而等到他實力強大了,縱橫天下了,真相如何事實上已經不重要了,也就無所謂了。
李風雲急需在最短時間內強大起來,但目前形勢太嚴峻,兩年後南北大戰就要爆發,北虜就要南下入侵,李風雲和他的聯盟首當其衝,所以他若想在南北大戰中艱難生存下來,為日後稱霸北疆打下堅實基礎,就必須在兩年內強大到一定程度,否則有全軍覆沒之禍,退一步說,即便僥倖生存下來了,但元氣大傷,損失殆盡,還談什麼稱霸北疆?
如何才能在兩年內強大起來?北疆是邊陲,最大的敵人是北虜,只要北虜強大,邊陲就需要更強大的鎮戍力量,而事實上現在北疆鎮戍力量嚴重不足,聯盟這股力量的出現非常有利於北疆安全,但前提是,聖主和中樞必認可和接受這股力量,否則兩虎相爭,白白便宜了北虜。
如何讓聖主和中樞認可和接受這股力量?無非兩個途徑,一個是受撫招安,一個是互為默契。
對聖主和中樞來說,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招安,把反叛力量變成鎮戍力量,一舉多得的好事,但對李風雲和聯盟來說這是壞事,他們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聖主要砍他們的頭顱,他們只能任由宰割,中樞要剝奪他們的軍權,他們也只能拱手相送。
如果雙方互為默契,在聯手對抗北虜的大前提下,邊郡官府、邊軍和聯盟可以「和平相處」,以免鷸蚌相爭,讓北虜「漁翁得利」。不過聖主和中樞不會向一群叛賊「低頭」,再說北疆如果叛賊迭起,屢剿不平,不但嚴重危及到了鎮戍安全,也嚴重損害了中央和衛府的臉面。
對李風雲來說,他當然要選擇「互為默契」
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