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雄人老成精,稍一思考便已估猜到陰世師的目的所在,非就是掌控燕北,而破六韓摩訶這個燕北的「地頭蛇」太強勢,不把他「搬掉」陰世師就控制不了燕北,但陰世師到了燕北後孤立無援,僅靠他個人力量根本就對付不了破六韓摩訶,正好齊王、二李都到了,外來勢力已經超過了本土勢力,利益之爭很快就會激烈化,必將影響到燕北局勢和南北關係的未來走向,這種情形下,陰世師不甘心邊緣化做一個看客,不願意看到燕北局勢和南北關係日益惡化,於是主動「出手」,以瓜分燕北之利為條件,聯合齊王、二李一起「幹掉」破六韓摩訶,給燕北本土勢力以重創,就此牢牢掌控大局。
好計。李子雄非常讚賞。將門無犬子,陰世師果然了得,也不怪聖主信任和器重他。自古以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從這個計策里便能看到陰世師為了完成聖主的重託,為了確保北疆局勢和南北關係的穩定,當真是不惜代價,不拘泥於規則,無所不用其極,由此可見他對聖主的忠誠,為了國祚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江山代有人才出,某的確老了,不承認都不行了。」李子雄撫須而笑,「但是,某即便老了,也要牢牢掌控自己的命運,而不能被別人所控制。」
陰世師一聽就知道李子雄領會了他的意圖,而且還不排斥他的想法,這就有了迴旋餘地。
對於陰世師這個官方代表來說,他在燕北被外來勢力和本土勢力聯手架空了,他應該是樂於看到鷸蚌相爭,以便漁翁得利,但現在陰世師卻表現出了強烈的掌控燕北的意願,他不願放棄自己的權力和利益,更不願做一個看客任由他人掌控燕北,任由燕北走向失控,於是他果斷出擊,手段非常犀利,一旦成功,必能一擊致命。
而對於齊王和二李來說,必須掌控燕北,那麼燕北的「地頭蛇」破六韓摩訶和抱成一團的本土勢力就是最大阻礙,而解決的辦法無非兩個,一個是合作,一個是清除,合作優於清除,只是齊王和二李的未來目標太大了,需要龐大的資源支撐,所以燕北這點利益即便全部為他們所用也遠遠不夠,但燕北人豈肯餓死自己養活別人?矛盾和衝突乃是必然,也就是說,雖然齊王和二李現在迫於惡劣形勢不得不選擇合作,但未來他們必定會被燕北本土勢力所掣肘,因此齊王和二李也有打擊和吞併燕北本土勢力的想法。
雙方有共同利益訴求,有合作基礎,那麼合作成功後燕北豈不還是兩虎相爭之局面?齊王和二李還不是無法全部掌控燕北?
事實的確如此,但從齊王和二李必須竭盡全力打贏南北戰爭的目標來說,他們必須與官方合作,贏得聖主的信任和支持,哪怕這種信任和支持是暫時的,也能得到大量的戰爭資源。相反,如果他們與燕北本土勢力合作,削弱甚至架空官方對燕北的控制,置燕北於失控之邊緣,做出據燕北而稱霸之態勢,則必然激怒聖主和中樞,後果十分不利。而這還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燕北本土勢力畢竟以本土利益至上,又受制於幽燕豪門世家,一旦燕北本土利益嚴重受損,而幽燕豪門世家迫於東都的壓力,又脅迫燕北本土勢力在齊王的背後下刀子,那齊王就危險了,極有可能在燕北本土勢力的倒戈一擊下一敗塗地。
所以從齊王和二李的立場來說,與燕北本土勢力合作是下策,充滿了風險;而與官方合作是中策,但官方肯定不願與齊王聯手打擊燕北本土勢力,這等同於幫助齊王發展壯大,違背了聖主和中樞遏制齊王的目標;當然上策最好,上策便是與官方合作,雙方聯手打擊燕北本土勢力,然後各取其利,其中齊王和二李贏得了發展壯大的機會,而官方則可以利用齊王和二李鞏固和加強北疆防禦力量,皆大歡喜。
只是,齊王尚未進入燕北,二李也才剛剛踏足飛狐,涿郡留守段達就迫不及待要「借刀殺人」了,其後這一計策又被聖主和中樞所認可,這種局面下,官方的態度已非常明確,那就是剷除二李,遏制齊王,並藉機混亂塞外以謀求南北關係的穩定,至於把齊王和二李力量納入北疆防禦,目前形勢下聖主和中樞還不會考慮,除非南北戰爭爆發了,聖主和中樞實在是無計可施了,不得不行險一搏,否則斷然不會相信齊王和二李有為打贏南北戰爭而捨身赴死之精神。由此不難估猜到涿郡留守府的態度,段達和陰世師首要目標是遏制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