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賊在燕北立足了,對北疆形成了實質性威脅,直接影響到聖主和主戰派發動第三次東征了,這一決策就必然要調整,而調整的方向就是「借刀殺人」,借白髮賊這把「刀」去禍害塞外北虜,以此來贏得北疆的安全,也就是說,段達和涿郡留守府的「借刀殺人計」要升級,升級成為聖主和中樞的「借刀殺人」策略。這一策略既不需要招撫白髮賊,卻又能成功利用白髮賊的力量,實現多個政治軍事目標,可謂一舉多得。
然而,如此好事,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白髮賊更不會對聖主言聽計從,甘心為朝廷所用,所以聖主和中樞這邊要早作準備,一邊調兵遣將積極圍剿,一邊秘密招撫,恩威並重,同時大力收買和拉攏其他賊帥,在叛軍內部造成矛盾和衝突,從而迫使白髮賊不得不「低頭」,如此可實現段達的借刀殺人計,藉助剿賊的名義先把南北走私徹底斷絕了。
接下來如果剿賊失敗,招撫也難以成功,雙方可以各讓一步,畢竟燕北亂了,北疆危機了,北虜殺進來了,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因此有暫時合作的基礎,白髮賊可以出塞禍亂北虜,以此來贏得北疆鎮戍的安全,創造第三次東征的良好條件,而東征開始後,北疆鎮戍軍也就無力對付白髮賊,雙方只能合作,如此就給了白髮賊發展壯大的空間和時間。等到東徵結束,白髮賊也發展壯大了,但南北關係也日趨緊張,南北大戰一觸即發,雙方更要合作了,只是白髮賊卻陷入了被動,聖主和中樞完全可以藉助南北戰爭來消耗白髮賊,最終達到剷除白髮賊的目的。
這個想法是好的,把「借刀殺人計」隱藏在招撫的「大旗」,公開挖坑,用陽謀逼着白髮賊跳進坑裏,迫使白髮賊為朝廷所用,然而實際執行起來難度太大,首先就是信任問題,沒有信任也就沒有合作,沒有合作雙方就是對抗,就是大打出手,還談什麼陽謀陰謀?談什麼借刀殺人?
於是裴世矩主動「跳」了出來,主動提議招撫,主動承擔招撫的任務,目的很簡單,牢牢掌控北疆局勢的主動權,不管是未來三個月內的剿賊,還是未來三個月後的「合作」,他都要始終掌控北疆局勢和南北關係的走向,確保這個「走向」始終在他所劃定的軌跡上,而這其中的最關鍵人物就是白髮賊。
控制了白髮賊也就控制了北疆局勢,控制了北疆局勢也就控制了南北關係的走向,控制了南北關係的走向也就控制了中外大勢的未來趨勢。
裴世矩說,他或許能決定白髮賊的命運,實際上就是暗指他會牢牢掌控中外大勢的發展,始終主導中土的外交大戰略。
裴世矩現在抱着一絲僥倖,希望封德彝的推測是正確的,奢望有奇蹟的發生,如果白髮賊當真是當年那個引發榆林事件的關鍵人物,那麼他就有把握說服那個人,贏得那個人的信任,得到那個人的幫助,繼而順利完成此趟西行的使命,甚至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負。
當然,如果封德彝的推測是錯誤的,白髮賊與那個人毫無瓜葛,裴世矩也要想盡一切辦法說服白髮賊,贏得與白髮賊的合作,雖然白髮賊的實力未必能完成他的預期目標,但現在的問題是,白髮賊的背後是冀北豪門,幽燕豪門也會成為他的後盾,未來如果整個山東貴族集團都走上東都的對立面,則大事去矣,所以與白髮賊之間的合作,實際上就是與冀北和幽燕豪門合作,就是與山東貴族集團合作,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閃失。
聖主和幾位中樞重臣很快就從裴世矩的那句話里領悟到了他主張招撫白髮賊的真正目的。
至此關鍵時刻,裴世矩和他的外交戰略已經成為聖主和中樞緩解外部危機的唯一依靠,所以必須給予裴世矩全方位的配合和支持,這種情形下,裴世矩要影響甚至掌控北疆局勢,雖然有越權、奪權之嫌疑,但他做為中樞主掌外交事務的核心大臣,的確有這個實力,也的確有這個必要。
聖主權衡良久,說道,「朕可以授權給你,但有權限。」
裴世矩心領神會,「臣明日便起程西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