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鴻的想法,正合阿會長盛之意。
阿會正臨走前一再囑咐,方城重要,奚王府重要,內部叛賊比外部敵人更可怕,要求阿會長盛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務必集中力量衛戍奚王府。
阿會正之所以做出這個決策,是基於他對南北關係的悲觀預測。隨着中土統一後國力日益強盛和大漠突厥人的重新崛起,南北雙方必有一戰,而近兩年中土遠征高句麗表現出了咄咄逼人的擴張野心,大漠突厥人也因始畢可汗的繼位導致牙帳內部「主戰」壓倒了「主和」,南北大戰已近在咫尺,南北雙方都在尋找一個發動戰爭恰當時機,而這個時機顯然就在前方不遠處。
既然南北雙方都在積極進行戰爭準備,且戰爭爆發的時間越來越近,那麼不論是中土人還是突厥人,到處於高度戒備之中,都不會在戰爭爆發前「節外生枝」,以免陷入被動,被對手搶得先機,所以阿會正堅信,此刻中土人和突厥人不論任何一方攻擊奚地,都必然會遭到另一方的阻擊,一旦東北戰場演變成戰爭泥潭,攻擊方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則阻擊方必能在南北戰爭中搶得先機,由此不難看到,現在中土人和突厥人彼此忌憚,互為牽制,誰都不敢主動攻打奚地。
於是阿會正認定這是奚族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不可錯過。當然,風險是事實存在的,只是最大的風險肯定不在外部,而在內部,所以他要求阿會長盛堅守奚王府,堅守方城。只要奚族的權力中樞安然無恙,則奚族內外環境即便同時惡化,也不至於危及到阿會正對奚族的絕對領導,而只要阿會正不倒,奚族五部就能最大程度保持團結,就能守住自己的家園,即便損失慘重亦能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然而,形勢的發展與阿會正的預估有些偏差。中土人的確沒有攻擊奚地,甚至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發現幽州和遼西方向的鎮戍軍有絲毫異動,相反,因為燕北局勢緊張嚴重影響到了懷荒邊市回易,使得幽州這邊的古北口邊市回易量暴增,幽州和奚地的貿易往來更為密切,雙方關係也因此變得更為融洽,但突厥人卻突然向奚地發動了攻擊,在奚族認為其與中土人發生嚴重衝突,應該不可能攻擊的時候,突然襲擊,打了奚族一個措手不及。現在鬼方被圍,奚王阿會正糧草斷絕,奚族五部大軍回家的必經之路松山要隘也「生死未卜」,這種危急局面是奚王府所始料不及的。從常理來說,此刻奚王府應該毫不猶豫,即刻出動,傾力支援,即便不救鬼方,也要北上松山要隘,以及時接應奚王阿會正的回歸。
阿會長盛擔憂父親和五部大軍的生死,擔心奚族的存亡,首先想到的就是出兵支援,但阿會正臨行前的囑咐歷歷在耳,堅守方城,不論形勢如何變化,首要確保奚王府的安全。阿會長盛猶豫不決,好在馮鴻非常果斷,認定突厥人突襲鬼方的目的僅僅就是逼迫阿會正撤軍,以維持東北之地的穩定,所以他很堅決,堅守奚王府。
「不予求援?」阿會長盛忐忑不安地問道,「如果鬼方失守怎麼辦?」
「鬼方失守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松山要隘失陷。」馮鴻從容不迫地說道,「不過松山要隘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就算突厥人有數倍於我的兵力,且有大量步軍,但想在數天內攻克松山要隘根本不可能。而大王接到消息後,會派精銳馬軍以最快速度趕赴松山支援,如此一來,松山要隘肯定固若金湯。大王率軍返回後,直殺鬼方,我奚王府再北上出擊,突厥人腹背受敵,如何堅持?必定撤兵而走。」
阿會長盛連連點頭,但內心還是非常焦慮,唯恐出現意外釀成大禍。他是阿會正的嫡長子,但並不是未來的奚王,依照東胡諸種的繼承傳統,實力至上,只要能力出眾,部落擁戴,不論是嫡出庶出甚至養子,也不論是長子次子甚至侄子,都可以贏得繼承權,所以阿會長盛始終有強烈的危機感,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值此關鍵時刻,如果因為阿會長盛的決策釀成大禍,他就完了,即便阿會長盛是嚴格遵從阿會正的命令,但這個世只以成敗論英雄,敗了就敗了,理由再多也無法逆轉命運。
馮鴻知道阿會長盛的心思,面對危局左右為難,不聽阿會正的命令不行,但一旦出事了,這就不是理由,阿會長盛必須承擔失敗責任,因此從他個人立場來說,必須想一個兩全其美之策,確保萬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