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府的慘案自然是震動了整個朝野,所有大明的官員們都被震到了,彈劾岳陽的奏摺如同雪片般飛向了皇宮,崇禎的御書房裏每天收到彈劾岳陽的奏摺得用籮筐來裝,只是這些奏摺都如同石沉大海般沒有絲毫的效果。{
崇禎看着兩名小太監又抬上來的一籮筐奏摺,臉上露出了一絲無奈之色對旁邊的王承恩問道,「這又是彈劾岳正宏的奏摺嗎?」
王承恩苦笑了一聲,「回稟皇上,正是。這些言官們每天不彈劾一次仿佛就不會罷休,奴婢算是服了這些人了。」
崇禎看着面前慢慢的一籮筐奏摺無奈的嘆了口氣擺了擺手,兩名小太監便將這些奏摺抬了下去,若是那些言官們知道自己每天辛苦寫上來的奏摺皇帝連看都不看就扔到庫房裏等待發霉也不知是什麼心情。
看着太監抬下去的一籮筐奏摺,王承恩心中暗嘆了口氣,這位忠勇侯也太能惹事了,到山東上任才多久啊,竟然就對那些士紳和商賈舉起了屠刀,難道他不知道大明的國策就是君王與士子共治天下嗎?
崇禎又批閱了一會奏摺,突然抬起頭問王承恩道:「大伴,你說朕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依照岳正宏那般嗜殺的性子能將山東治理好嗎?」
對這麼重大的問題王承恩哪裏干擅自多嘴,他只能是謹慎的答道:「回皇上的話,奴婢只是一個廢人,對於軍國大事是不懂的,此事皇上自有聖裁哪輪到奴才多嘴。」
看到王承恩在那裏裝糊塗,朱由檢不耐煩的瞪了他一眼:「你這老奴又在裝傻,這裏又不是金鑾殿上早朝,朕叫你說你就直說,怕什麼?」
「是!」
王承恩露出了一副惶恐的神情,實則心中卻很是高興。他知道皇上在信任自己想聽聽自己的看法呢,他想了想才用一副疑惑的口氣說道:「皇上,奴婢說句實話,軍國大事奴婢是不懂的。但奴婢總想啊,大凡這有本事的人總喜歡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事來,現在那些御史都說忠勇侯濫殺讀書人以及拒不發兵曲阜救衍聖公,是大明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可奴婢就不明白了,難道忠勇侯就這麼笨嗎?他就不知道殺了那些讀書人會得罪天下人嗎?
奴婢記得忠勇侯曾說過一句話,評價一個人的好壞不應該看他說了些什麼。而應該看他做了些什麼。萬歲爺把江山交給了那些讀書人治理,可那些讀書人都做了些什麼呢?天天嚷着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可結果只要朝廷說要納稅一個個不是裝聾作啞就是請辭,這麼多年過去了朝廷的賦稅卻越來越低,忠勇侯的名聲是不好,可看看自打他治理山西以來給朝廷上繳了多少銀子和糧食,難怪民間都盛傳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依奴婢看。那些讀書人心眼太多最不是個東西!」
「你……哈哈哈……」朱由檢指着王承恩愕然愣了半響,這才哈哈哈大笑起來,「大伴啊,朕還是頭一次看到你在朕的面前說別人的壞話呢。這些話平日裏你憋在心裏很久了吧?」
看到朱由檢難得歡愉的樣子,王承恩卻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低着頭有些不好意思的喏喏道:「皇上,奴婢看那些大臣們整日裏詩曰子云的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可真讓他們辦點事卻沒幾件能辦好的,累得皇上每天都要勞心勞神,奴婢實在是……實在是……」說到這裏。王承恩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唉……」
看着眼圈變紅的王承恩,崇禎長嘆了一聲站了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大伴,治國難啊,那些讀書人雖然朕也不待見他們,可若是沒了他們偌大的大明江山總不能讓朕自己來治理吧?所以啊,朕雖然不喜歡他們,可又離不開他們,朕的心裏也很為難啊。」
看到崇禎臉上一副落寞的樣子,王承恩哽咽道:「皇上,都是奴婢不好,是奴婢惹您難過了。」
「這不關你的事!」崇禎擺了擺手,走到龍案旁正要坐下來重新批閱奏摺,一名小太監走了過來恭聲道:「皇上,這一期的《大明時報》和《金陵時報》到了。」
「哦……都拿過來給朕看看。」一聽到這裏,朱由檢的精神突然變得振奮起來。
說起大明時報的事情,崇禎對它的態度也是一波三折,從剛開始的厭惡和憤怒慢慢的開始接受,直到現在的每期都不拉下,這個過程的轉變一直持續了一年多。
而《大明時報
第三百九十七章 開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