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君立憲的文官制度與傳統的文官制度有着很大的區別,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經過改革的英國文官制度,而正處於政黨分肥制階段的美利堅文官制度則完全可以作為一個反面教材。
大清實行憲政之後,文官制度改革就已經是勢在必行,不過為了穩定政局,實行平穩過渡,再加上北方大範圍長達五年之久的罕見旱災,文官制度改革被一拖再拖,遲遲未能施行。
英國的文職官員被普遍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官員隊伍之一,廉潔與高效為其贏得了巨大聲譽,也成為世界各國文官制度建設的樣板與楷模,這一切都源自於其構架良好而又合理的文官制度。
英國的文官集團是一個獨立於各個黨派之外的職官團體,文官不參與黨派之爭,也不參與政黨活動,如此一來,內閣的更迭對於文官集團的影響微乎其微。
文官的職責是執行既定的方針、政策和命令,高級文官還必須隨時為內閣大臣提供諮詢,提供必要的情報、知識以及實踐的經驗,這就決定了文官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對於一些方針、政策和命令的制定有一定的甚至是決定性的發言權。
這就使的文官集團成為國家機器重要的一部分,被稱之為「永不更迭的幕後政府」。
英國文官制度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前台是兩黨輪流秉政,後台則永不更換。
而大清傳統的文官制度卻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種情況下,內閣的每一次更迭都不可避免的造成一次嚴重的官場地震,這不僅影響政策方針的連續性穩定性,官員也會因為朝不保夕而利用職權貪贓枉法,損公肥私,中飽私囊。其結果就是導致各級官府人心不穩,效率低下,浪費公努。
奕?卸任,肅順組閣,各省大員無心政務紛紛以各種名目進京逐一送禮拜訪新任內閣大臣,這一風氣就是傳統文官制度的弊端引起的。
易正行對於文官制度改革醞釀已久,可謂是做足了功課,見的老爺子決心推動,自然是喜出望外,當即便道:「父親的意思,可是先在陝甘兩省進行嘗試?」
進的書屋一直沒吭聲靜靜的聽着他父子倆談話的趙烈文此時開口道:「收復西北,陝甘兩省算得上的前線,以陝甘為文官制度改革試點,會不會有失妥當?會不會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易知足看向他道:「惠甫的意思,是再增加一兩個省份做為試點?」
趙烈文點了點頭,「學生竊以為,兩江具有良好的基礎,適合作為試點。」
「行。」易知足乾脆的道:「行之儘快拿出一個試行方案出來,肅相下午到,你們先溝通一下。」
下午三點剛過,肅順就進了鎮南王府,京師兵變之後事情繁雜,一直拖到現在他才抽出時間趕來上海,寒暄着進了房間,落座之後,他也不兜圈子徑直道:「依照國城兄的指示——收復西北在即,朝局不宜動盪,這次對保皇派的清洗算不得徹底.......。」
易知足擺了擺手,「立憲八年了,你們的思維方式還沒有扭轉過來,憲政制度下的政治鬥爭不推崇你死我活,趕盡殺絕,這次的清洗已經過於狠辣。」
肅順心虛,眼神有些躲閃,趙烈文笑着解圍,「很多東西已是深入骨髓,短時間很難改變,況且這次清洗主要還是針對西北叛亂。」
易知足沒吭聲,伸手請茶,自個卻點了支煙,肅順呷了幾口茶,小心翼翼的道:「在西安之時,國城兄曾言要新增八個部門,增添十個國務大臣名額......。」
這是來討價還價來的?易知足不覺好笑,當初他可是很不客氣的要了五個名額,不過如今卻是沒有這個必要了,彈了彈煙灰,他才漫不經心的道:「國務大臣名不正言不順,改稱內閣大臣罷,此番組閣,所有內閣大臣都由你這個內閣總理自行安排任用,若有職位缺乏合適的人選,我再給你舉薦。」
什麼意思?肅順大為意外,他可是清楚的記得,當初奕?組閣,對方可是毫不客氣的直接索要了一半的名額和職位,在西安之時,對方對於新增的國務大臣名額也同樣要求對半分,如今為何突然變的如此好說話?難不成是在試探?
見他沒吭聲,易知足道:「肅相威望本就不及恭王,此番清洗又樹敵頗多,在朝野官紳士民眼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文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