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們碰頭的地方,也是我們歡樂的集聚地,坐落在村寨最上一排房子,沒有人住,記憶存在的時候它就已經存在了,現而今記憶有些模糊了,也還是存在,去年春節回家,再去看看,已經上了圍欄,通了車路,雖然還是空着,但也是寂寞的坐落,已經不會再有孩子們笑聲的迴蕩,或者是主人家排斥的喊叫,成了名副其實的!
小的時候人多,十幾個人也能在裏面捉迷藏,而且規定的範圍也只能是這範圍之內,屋子本也不怎麼大,但是各個角落利用起來,十幾個人也玩的歡快。堂屋正門前面是一塊已經不太光滑的水泥地板,地板因為年久失修,部分地面已經開始磨砂起來,是我們玩彈珠的最佳場地,用鐵定在稍微凸起的地板上開鑿一個彈珠大小的洞,便是玩的起始,時常會被主人家再來填滿,免不了一陣咒罵,可咒罵過後,補上的水泥又會被鑿開,後來主人家也放棄了修補,只是罵,也不聽,還是玩,趕不走也罵不怕,說是孩子賴皮也不為過。左右兩邊腳屋門對着門,從堂屋正面看過去是一個標準的凹字結構,房子的前後分為兩個部分,前部分是木房結構,後部分是平房,橫豎都是三個小間,單靠一些門窗連通着,構不成房間內部的阻礙,反而是連通,因為還沒有上門,連那樓板也是簡單的搭上部分,即使如此,也沒能阻止小夥伴探尋了整個的所有角落,上至橫樑兩側最頂端支木,里至幽深最黑暗裏間都是玩耍的所到之處,處處留下腳印,處處留下歡聲。
左右腳屋各兩層,門對門,外側開窗。堂屋右邊是一夥房,從外間一個沒有用過的水泥砌的爐子看得出來,有好幾次我在裏面掏灰發現好幾顆玻璃彈珠,當然也有好幾次我的玻璃彈珠掉到裏面就沒有了蹤影,奇怪的是我從來沒在裏面掏到過我自己的玻璃珠子。外間的上面的一層沒有踩樓板,空了一大塊,估計也是主人家怕我們把這房間玩壞了,故意只踩了中間內間的樓板,外間留下了很多橫樑間隔雖不足半米,可是要想在上面輕鬆的來去自如還得好好練練,我也是在和他跑了好多次「趟子」,趴着在上面行走好幾次才能行雲流水,要抓住那些大個的,不熟練的行走還真不行。往裏面是中間內間,沒有了樓板也就只是一個空間,裏面全部是空的,只有屋頂和地板。地板上堆了一堆白色的石灰,用一張破舊的油質布蓋着,還是發潮了,可以聞到一股有點刺鼻的怪味。和堂屋隔了一堵牆,是中間的兩根柱子夾着的一塊方,方下面就是磚砌的牆,每次大力一點推那個牆壁都會動起來,所以都不敢太囂張的對着那堵牆。再往裏走就是平房的房間,平房裏面很黑,一個小的窗口採光,也沒多少亮,天晴還好,可以看到一些大概,天陰的話裏面就是一片漆黑,直教人毛骨悚然,裏面對了好多瓦片,估計是用剩下來的,也不影響我們打鬧也就沒理。
雖然如此,兩邊的腳屋設置卻不相同,右邊腳屋有一堵牆隔開了,於是加上平房結構的那個內間分為外,中,里三個房間。左邊腳屋本來是和平方結構分為外中里三間的,只是外中兩間沒有用牆隔開也就只有一個平房裏間加上一個腳屋外間,外間也就大得多,因為有兩扇窗,所以相對較亮,適逢下雨我們就在這裏面玩彈珠,裏面有一塊沒上水泥的地,打起彈珠洞來也方便許多。這一個房間把通向裏面平房的門堵上了,也不能從這間往裏面走,不過左右腳屋都和堂屋開了兩扇門,前後各一扇,也都沒上門板,還是連通着的。
堂屋就很寬闊,一個空間霸佔腳屋兩個空間的大小,大門卻從來沒有打開過。左右兩邊三個根柱子上分別承接着和左右腳屋相隔的牆,裏間外間的分割也大概是以柱子為界。堂屋也沒分兩層,估計也是分了的,只是因為沒有上樓板,所以留下兩個橫方懸在半空中,連接左右腳屋,一前一後,水平高度,只是木方結構固有的中間高兩邊低就導致前面這方異常的孤立,一個大個子站在上面也不能摸到房梁,後面的那根好一些,上面離得矮些,高一點的可以扶着上面的梁從上面走過,我那時個頭不是很大,不敢走,還是因為不得已,在跑「趟子」的時候那些大個子的扶着上面的梁站到中間去了,我根本抓不到,一狠心一咬牙,直接排開兩隻手作為平衡就走過去了,還真的走過去了,走了之後回過頭來看看嚇得自己一身冷汗,走了第一次後就膽子也大了起來,前後兩根都不用扶着任何東西,直接走也沒有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