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的勢力不同,加上沈溪跟楊一清間有軍功上的異議,張永沒說太多,楊一清也是點到即止。
張永記得沈溪的話,想試探楊一清的口風,但一直沒找到機會。就在他想怎麼開口說事的時候,楊一清突然起身,抱拳向張永深施一禮,道:「如今寧夏叛亂已平息,地方安定,外夷不敢犯境,一應事務趨於平穩……卻不知大明最大的隱患當如何解決?」
張永稍微有些驚訝,跟着站了起來,不解地問道:「此話何解?」
楊一清諱莫如深,拿起筆來,在手上寫了個字,然後展示給張永看。張永眯眼打量,只見楊一清左手手心上所寫之字正是「瑾」,隨即楊一清便用乾淨的宣紙將手上的字跡擦去,只留一團墨跡。
張永心想,怎麼不用我說,他反倒主動開口了?
張永俯身向前,壓低聲音道:「此人日夜在聖上身前,且耳目眾多,就連大人跟前恐怕也有他的人。」
「此人不在。」楊一清微笑着說道。
張永這才明白沈溪的用意,只要把魏彬支開,楊一清便會積極配合,甚至主動提出倒劉瑾之事,暗自佩服沈之厚終歸還是技高一籌,不管他為何那麼篤定魏彬會赴宴,至少現在看來這位楊大人對於誅除劉瑾的事情很上心。
楊一清見張永沉默不語,以為張永不想參與,又道:「陛下雖信任此人,但有平亂之事,陛下委命於公而不委命他人,足見陛下對公之信任。」
「現功成奏凱,乘機揭發劉瑾奸惡,陳說海內仇怨,皇上必定聽信,殺劉瑾,公也更受重用,收天下之心。」
張永心動不已,拍着胸脯道:「不誅除此獠,各地類似安化王謀逆一般的叛亂將愈演愈烈,大明將永無寧日……老奴何惜餘年不以報主哉!」
短短几句,二人就在誅除劉瑾這一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張永道:「不知楊大人有何妙計?」
楊一清神色凝重:「在下如今滯留三邊,恐無法回朝揭發劉瑾之罪行,不過以公之聲望,相信回朝後可當面檢舉,定不能讓劉瑾有辯駁之機……卻不知沈尚書對此有何意見?」
張永非常謹慎,雖然楊一清主動提出要誅除劉瑾,他卻依然要考慮這一席話可能是在試探他。
不過隨即他便把心一橫,道:「沈大人自然也是義不容辭。」
張永考慮到自己沒有退路,若不相信楊一清,等於是個死局,劉瑾跟他只能活一個,取得楊一清的信任乃是當前最佳選擇。
楊一清道:「如此甚好,在下這裏有一些關於劉瑾大逆不道的罪證,都是從安化王府搜出來的,不如由公帶走,或親自呈奏陛下,或可交由沈尚書呈奏,以在下之能力只能做到這一步。」
張永神色稍微凝滯,他聽出來了,楊一清不想主動承攬倒劉瑾的責任。
這跟沈溪的想法有些類似。
「好!」
張永清楚,楊一清雖然立下功勞,但畢竟不是朱厚照親近的大臣。
能當面跟朱厚照交流的,無非他和沈溪,不過張永心裏還是有些顧慮:「沈之厚之前的意思,是要把功勞讓給楊一清,為的是讓楊一清面聖時奏事,我這麼替沈之厚答應下來,是否會影響他的計劃?」
楊一清從堆成山的卷宗中,拿出幾份不起眼的稿件,遞給張永,再次恭敬行禮:「一切全靠公主持。」
張永拿着劉瑾的罪證,壓力很大,心中不停念叨:「一定要回去跟沈之厚商議清楚,這麼大的事情咱家可處置不了!」
因為斗劉瑾的事情實在太大,張永顯得沒多少底氣,此後就算楊一清再說什麼,他也聽不進去了,過了一炷香時間,他主動提出告辭:「咱家先回去了,至於沈大人那邊……」
「就由公來傳話。」
楊一清慷慨激昂地道,「在下身份敏感,不跟沈尚書當面溝通,若是沈尚書回朝面聖,務必跟陛下陳明厲害,到時劉瑾罪行敗露,陛下定會將其繩之以法!」
……
……
張永惴惴不安,回到營地。
在自己營帳獨處許久,張永聽到門口的侍衛通稟:「張公公,沈大人赴宴歸來。」
「行!」
張永將楊一清提供的劉瑾罪狀揣在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