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管家所說的數據,與李安猜測的也差不多,眼前這個稻穀去殼工坊一天能加工出來的大米,可以養活五萬到十萬人,而京城有幾百萬人,至少也需要五十家這麼大的加工作坊,才能滿足京城的需要,而很明顯多數加工坊並沒有蘇家的加工作坊規模大,數量自然要多一些才行,一百家水稻脫殼工坊還是有的,甚至有可能直逼二百家。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至於京城到底有多少家稻穀去殼工坊,這個只需要去相關的衙門問一聲就清楚了,他們應該會有統計的,只不過,似乎沒有太大的意義,只要知道大概的數量就行了。
研發和生產機器必然需要很多人力,但機器研發成功之後,又能夠節省不少人力,從而讓這部分被釋放的人力可以進入新的工坊,以此來緩解京城的人力資源緊張狀況,所以,研發更多的機器總不會有錯,好處永遠都比壞處多。
京城現在足有一二百家稻穀去殼工坊,如此龐大的規模至少解決了萬餘人的就業,對京城的繁榮貢獻很大,而在京城除了稻穀去殼工坊之外,還有玉米等其它作物的去殼工坊,就比如玉米剝粒工坊,同樣也是規模不小,解決的就業人口未必比稻穀低。
玉米是最近幾年才在大唐種植的新型作物,是從美洲傳過來的,也是李安開闢新大陸之後,給大唐帶來最實惠的一種糧食作物之一。
紅薯,玉米,土豆,這幾種作物在大唐非常受歡迎,因為它們都是高產的作物,而且,對土地的肥力要求較低,耐旱性也非常優良,比大唐本土的很多作物都要好些。
紅薯土豆的保存主要是地窖,或者切片曬乾保存也行,而玉米的保存是直接曬乾就行,不過,玉米有玉米粒和玉米棒兩種保存方式,玉米棒是收穫時的樣子,而玉米粒則是玉米棒加工之後的產品。
玉米棒直接存儲與存儲玉米粒相比,自然是存儲玉米粒效果更好,畢竟,糧倉也是有容積的,存儲玉米粒的話,可以多存儲一些,而存儲玉米棒會佔用過多的倉庫容積,從而導致有限倉庫存儲的玉米粒數量較少。
此時的京城百姓,由於工作較忙,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剝玉米粒,所以更願意購買玉米粒,甚至是玉米粒加工之後的玉米粉或者玉米碎粒。
煮飯的時候,玉米粒是不容易煮爛的,所以,切碎之後販賣效果更好,而摩成玉米粉之後,則可以用來燒玉米稀飯,總之,老百姓都喜歡直接購買現成的產品,而不會去購買玉米棒子,這就要去商人和種糧大戶要先將收穫的玉米粒加工成可以直接做飯的產品,然後才能有更好的銷量。
磨玉米粉用石磨就行了,只是效率比較低下,遠遠不如機器的速度,而讓玉米棒變成玉米粒,也是使用人工搓掉的,非常消耗人工,當然了,相比於大米這樣的小顆粒作物,玉米剝粒的產量自然更高一些。
不過,加工玉米粒無法藉助牲畜的力量,只能由人工進行剝粒,對人員體力的消耗比較大,幹這活兒比較累,尤其是兩隻手最累,簡直是又累又疼,若是皮膚嬌嫩的人去剝玉米粒,要不了多久,手掌就會被磨破的。
除了手掌,其次就是胳膊,因為手掌用力搓的時候,手臂的用力是最大的,搓的時間長了自然是會手臂發酸的,手掌疼且手臂發酸,這是剝玉米粒必然要面臨的兩個最大的問題,若是不長幹活的人,是受不了的。
至於京城剝玉米的人工是如何幹活的,只有親自去這樣的工坊里看一眼才能知道,而李安很想去看一眼,看看剝玉米粒有多辛苦。
「蘇小管家,你們蘇家除了稻穀和大米,還有別的糧食嗎?」
李安開口問道。
蘇小管家搖了搖頭,開口說道「回李侍郎,我們蘇家是專門經營稻穀和大米的,別的糧食一概不過問。」
李安點了點頭,邁步繼續往前走,他是覺得若蘇家經營玉米,則直接就近去看看就行了,可仔細一想,蘇家經營玉米的可能性太小了,江南是水網地形,非常適合水稻這種水生植物的生長,若是在江南種植玉米就顯得太浪費了,因為玉米的抗旱能力很強大,在水網縱橫的地區,玉米的優勢體現不出來,而且,大米的價格比玉米要貴不少,種植玉米肯定是吃虧的。
而關中就不同了,這裏的水系遠沒有江南發達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