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承啟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此刻乃是深秋,秋糧歉收的情況下,可想而知東平府該是有多困難。就算東平府府尹再該死也好,也得先把難關度過去先。不然的話,幾十萬東平府的百姓可是要起來造反的。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五萬禁軍在東平府呆了大半年,都把東平府吃窮了,如若不然,其實東平府還可以自救的。現在透過李然的話,都可以感受得到東平府的糧食危機。6承啟只是覺得很奇怪,怎麼監察司沒有查到這件事?
話音落下後,6承啟有意無意地瞥向了許景淳,只見他似乎也有點懵圈,搞不清是怎麼回事。
6承啟突然有點明悟,這裏面肯定有內情!「李卿啊,東平府旱情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不經意地問了這句話後,李然一愣,才緩緩地說道:「回稟陛下,應當是兩月之前的事了。」這時的奏摺,由驛站出,東平府又在大順最東邊,延時一個月很正常的。若是遇到雨天,再耽擱兩三日也是常事。李然說是兩個月之前,肯定東平府府尹一現旱情就上奏了,只可惜驛站太慢,這又不是軍情,所以才延誤至今。說起來,這也是一個弊病。政令不通達,官員的奏摺甚至比大順民報傳播都要慢,這算什麼事?不過大順民報有利可圖,商人緊趕慢趕也是有道理的。現在的大順民報,不出兩日北地便已傳開,江南等地,視地域而各異。繁華之地,自然迅捷些貧苦之地,也就慢些。總的來說,還是比驛道傳信快了。
兩個月,怪不得。6承啟有點明白了,如果真的危急到社稷,監察司肯定已經稟報了上來,不會等兩個月這麼久的。虧他還在為東平府的百姓分憂,殊不知現在是有驚無險。心下大定的6承啟,心中鄙夷道:「這個李然,唯恐天下不亂!」
念頭剛剛落下去,參知政事文彥博就端着朝笏出列道:「陛下,老臣以為,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如無防範,全城百姓難以倖免!」
6承啟點了點頭,在這時大旱之後肯定會有蝗災,更甚旱災。至於瘟疫什麼的,也要防範於未然。蝗蟲這個東西,後世的殺蟲藥都未必能殺死,更何況現在?一旦蝗災來臨,遮天蔽日,無所不食。所以最讓6承啟擔憂的是蝗災,而不是來年春耕。要是真的有蝗災了,春耕種下的農作物也不可能存活的。
「陛下,臣以為……」
「非也,陛下,臣持異議……」
……
朝臣一個個都興奮了起來,若不是看他們衣冠楚楚的模樣,還道是在市集上賣菜的小販。6承啟感慨一番,心中早有計較,津津有味地看着這些大臣在扯皮,一邊想:「便是宋朝時,這朝廷上的場景也如此一般吧?」
群臣如同打了雞血一樣,爭論個不休,唯有許景淳皺着眉頭,思考着等下怎麼應付小皇帝的雷霆大怒。不過他也是真的沒有接到東平府監察司的報告啊,怎麼有災情他這個情報頭子都不知道?
見廷議了半天,都沒拿出個章程來,6承啟卻越聽越不是滋味,討論得好端端的,都開始爭起來了,差一絲意味就演變成互相攻訐。至此,朝堂上有幾派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叫嚷得最凶的,是以御史台為的諫官言官們,然後是文彥博的一派,再是徐崇光一派,最後是三棍子打不出一個悶屁來的中立派。
6承啟揉了揉大陽穴,示意讓高鎬阻止他們再這樣無休止地爭論下去。眼瞅着一個上午都白白浪費了,這些大臣還是在講些無營養的話,扯着之乎者也,引經據典抨擊政敵。這都是什麼事!
高鎬猛地大喝道:「諸位請肅靜,陛下有話要說!」
這些臣子的聲音逐漸小下來之後,6承啟才丟下一句話:「諸卿說得都有道理,朕一時難以抉擇。這樣罷,眾位卿家有法子的,寫成奏摺,呈與內閣,由內閣遴選出來,朕再斷決。今日例朝,到這,退朝!」
文武百官都沉默了一會,高鎬聽了這話,則立即條件反射地說道:「退朝,皇上起駕!」
「恭送陛下!」
6承啟也不多說,一馬當先出了大慶殿。高鎬連忙跟了上去,只是他跑動的姿勢,實在有些怪異。許景淳看着6承啟離去的背影,心中一嘆,拿着朝笏的手都有點抖:「又要去面聖了……」
身旁的文武百官,都喜聞樂見他出醜,小聲嘀咕着
第六百九十六章:大災之後必有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