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侯的生辰宴並沒如期舉行,因為京城又出事了,而且事情一直牽連到內宮,連皇帝太后都連綴上了,靖海侯哪還敢辦什麼生辰宴呢?
五月可能註定是個熱鬧的月份,端午節的安郡王被罰抄書事件尚未完全冷卻,就又有一件事鬧了出來,無巧不巧的,還與安郡王有關——為他建造的郡王府被查出來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原宗人府撥出來的十萬兩銀子,按已經翻建的那一半來看,全部完工之後應該也花不了五萬兩,那麼剩下的那五萬兩會去哪裏呢?答案顯而易見:貪污!
管這事兒的是宗人府,可貪污的人卻不只是宗人府的人。安郡王本人不知人間疾苦,連藥材真假都分不出來,可是定北侯府新送來的賬房卻是個識貨的精明人,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弄的,列出來的證據條理分明,貪污的數目任誰也抵賴不過去。
這把火首先是燒在宗人府頭上的,因為監工是他們派去的。之後燒到了工部,因為負責翻修的太監從工部賤價買了些已經在帳上列為損耗的東西,拿來糊弄郡王府。
這就有趣了。既然已經列為損耗,那就是沒有了,又如何能送到郡王府去呢?於是工部也查。
所謂順藤摸瓜,有時候一根藤摸下去,能牽蘿蔔帶泥地拖出一大串來,這件案子就是如此。宗人府派來的太監貪錢,那麼別的太監貪不貪呢?
自然是貪的。太監是身殘之人,人生的樂趣大概也就只剩下錢和權了。尤其是那些在宮內得勢的太監,他們不但在宮內有錢可收,在宮外更買房置地,有些甚至連老婆和假兒子都有。若只是置產還好說,還有人的親戚借了權勢欺男霸女,甚至逼出了人命來!
五月的後半個月,以及整個六月,京城都在查查查。誰都知道今上是個崇尚儉樸的人,除了供奉太后格外豐厚之外,後宮嬪妃都是要跟着節儉的,沒想到主子節儉了,奴婢倒在忙着發財,皇帝豈能容忍呢?
&幹的好事!」壽仙宮裏,太后用力把一個杯子扔出去,正砸在黃公公頭上。
黃公公直挺挺地跪着,躲也不敢躲:「奴婢死罪,奴婢死罪。」
太后狠狠地喘了口氣:「真該把你也砍了!」
這次的貪污事件,朝廷中的官員處置得還輕些,畢竟那是有功名的官員,按貪污多少或降級或免職,因銀錢數目還沒有大到驚人的程度,最多也就是罰沒家產以抵贓銀,掉腦袋的還沒有。
然而內監卻是天子家奴,與官員是沒法比的。奴婢貪主子的家財,打死沒商量!哪怕你賠出兩三倍的錢來都沒用,蓋因你一個奴婢本不該有私財,所得的一切都是主人家給的。
宮裏真有權勢的太監並不多,壽仙宮太后身邊的黃公公,鳳儀宮皇后身邊的李公公,還有皇帝身邊的兩個大太監蘇公公與趙公公,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在宮外有家有業,還有親戚橫行霸道。
&你怎麼就做出這種事來!」黃公公看中了一處墳地,原是某家人的田地,父母都埋在其中,據說風水極好。那家人自然不肯賣,卻被誣所開的小酒鋪賣的酒喝死了人,最終男人家死於獄中,女人上了吊,墳地自然是歸了黃公公,連原來的墳也被掘了。
&也罷了,還留下證據——」太后氣得手都在抖,眼前都有些發黑。
黃公公嚇得顧不上磕頭,忙跪爬上來扶住太后:「娘娘息怒,娘娘息怒,彆氣壞了身子啊!」
占人墳地,掘人墳墓,這簡直太令人髮指了。就算是官員干出這樣事來恐怕都保不住,何況是個太監呢。只是黃公公沒有死,因為皇帝示意,把這個罪名安到了在他身邊伺候的蘇太監頭上,把黃公公開脫出來了,甚至連他名下最大的產業都分給了趙公公,剩給他的就是一處小宅子,夠不上大罪。
蘇太監已經被公開砍頭,趙太監本來罪沒這麼重,卻被皇帝堅持一併處置了。皇帝還因此自責:「朕疏於御下,以致殘民,朕之過也。」而對有些人對黃公公的質疑則堅定地表示,「母后素來寬仁,身邊斷不會用出此等奴婢。」
如此一來,皇帝名聲大損,而太后卻保住了臉面。黃公公則保住了性命,雖然他的財產被充公了十之八-九。當然,蘇趙二位的財產也都抄沒,而皇后身邊的李公公則是更精明一些,他沒有太多仗勢欺民的事兒,又利索地把家產都獻了出來,皇帝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