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省政府這邊的辦公室,也漸漸喜歡上了這裏,除了寬大豁亮的空間,還有就是里外兩間的格局,裏間辦公,外間會客,功能區劃明確,也顯得舒服一些。
另外就是窗外濃密的大樹,從窗口望去,常綠的松柏鬱鬱蔥蔥,間種的楊樹和柳樹,以及其他樹種,還有修剪規整的灌木,使得樓外更像是一個公園。
省政府大院與省委哪邊高樓、小樓組成的大院不同,這裏是更加純粹的大院,幾棟三層的青磚紅瓦的樓房,有秩序地隱沒在巨大的綠色之中,將一棟寬大厚重的四層紅頂樓房圍在了中央,附樓與主樓之間形成一個環形的拱衛之勢,既突出了主樓的宏偉,有顯示了其作用。
這裏曾經的民國時城裏的一個公園,被當時的省主席相中,建起了自己的宅第,剛開始就只有一棟方正厚重的主樓,佔據着公園中心,擁有着幾百畝綠地和園林,以及碩大的泉水涌流形成的湖面,還有無數的亭台樓閣,後來主樓漸漸地不夠住了,就環樓建起了幾棟附樓,有迴廊與主樓相連,一些不需要的亭台樓閣被拆除了,逐漸形成了一個住宅與休閒共有的私家園林的格局。
建國以後,這裏曾短暫地成為省高級中學的校址,根據學校的規律和實際教學情況,拆除了主附樓之間的迴廊,成為幾棟獨立的教學和師生宿舍,隨着學校的師生人數增加,又環樓建起了幾棟三層樓房,但還是無法滿足學校的需要,只好另遷新址。後來省委、省政府分設,幾經周折,這裏就成為省政府的辦公所在地,主樓和附樓略加修整,基本滿足了省政府主要部門的辦公需要,很多職能局委,各自都有自己的辦公場所,使得這裏到不顯得擁擠和侷促。
主樓是典型的中式建築,底層大廳空間很大,大廳中間的樓梯連接着樓上樓下,二樓以上就形成了迴廊,通往各個房間。房間很大,大多數是里外兩間的格局,顯得舒適和寬闊。更為難得的是,整棟樓完全是木質結構,採取傳統的榫卯機構,除了幾根粗大的廊柱支撐外,沒有任何的支撐。
就是這看似簡單的機構,經受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侵襲,沒有任何的損害,結構依然堅實,木質也完好無損,雖然經過幾次修繕,但整體架構卻沒有做任何的改變。
齊天翔的辦公室設在二樓東邊靠近走廊的位置,是一個連套的房間,以前想必是主人的起居間,也就是套間之外還有一個小套間,成為一個單獨的整體。在前幾年的整修時,為了省領導方便,在東西兩個走廊盡頭,安裝了電梯,這樣齊天翔等省領導,就可以不用進入一樓大廳,從外面下車之後,直接就進入電梯間,出了電梯間就直接對着辦公室的門。
這樣東西兩部電梯,服務的只是二到四層幾個辦公室,以及幾個特定的領導。其他人員是不需要乘電梯上下的,都有着自己慣有的通道來往。
說來經常上下主樓的也沒有多少人,除了省政府的幾位省長、副省長,還有的就是辦公廳的相關處室,以及秘書長、副秘書長們,另外就是一樓的安全保衛和司機們的值班室,並沒有太多的部門和人員。在各單位都辦公用房緊張的時候,省政府的這棟指揮中樞卻人際寥寥,寬鬆舒適。
與之相對應的是,環繞着主樓的附樓,卻是擁擠異常,原本就是為主樓而存在的附樓,也許就建立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綠葉的位置,無論的居住,還是教學,以至於現今辦公,都處在附屬和依存的地位。
由於考慮到園林的整體功能和效果,附樓當初建設時就力求簡單,既沒有主樓的高度,也沒有其厚重,使用的建築材料也是以土木為主,因此幾經修繕,可還是顯得簡陋和陳舊。
省政府入主大院後,是按照所有職能部門,組成單位和辦事機構整體進駐的安排進行的,主樓除了辦公廳,還有大多數省政府內設機構和辦事部門,附樓基本上是幾個廳局委佔據一棟,使得整個大院完整和擁擠,每天來往大院上班的幹部職工就有幾千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雜院。
隨着人員的增多,特別是很多局委擴編和垂管之後,離開大院另覓新址就成了必然的選擇,有條件的局委搬出去產生的示範效應,使得沒有條件的局委紛紛效仿,很快大院就顯得冷清了許多,也改善了還留在大院裏單位的辦公條件,兩全其美。
如今留着大院裏的單位越來越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