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抉擇(一)
「常克功血洗潞州,將團練營將佐斬殺二十餘人,潞南堡主、寨主同日被殺者不計其數!」
「常克功血洗潞州,將團練使方崢以下將佐斬殺近半兒,將不肯聽話的堡主寨主全都梟首示眾!」
「常克功血洗潞州,將團練使以下將佐盡數斬首,吞併地方兵馬。並殺盡濁漳水兩岸堡祝寨主!」
「常克功血洗潞州,將刺史、團練使等文武官員盡數殺死,並將濁清兩道漳水沿岸的堡寨屠戮一空。」
「常克功血洗潞澤兩州……」
「……」
不知道哪位天才的白痴曾經說過,謠言就是遙遙領先的預言。夏末秋初,關於澤潞節度使常思血洗清濁漳水兩岸的消息,不脛而走。雖然這些謠言明顯經不起推敲,並且潞澤兩州,也沒有成規模的百姓逃難事件發生,傳播者依舊本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將其以更快的速度四下擴散,並且不斷往裏邊添油加醋。
如果換做以往,當謠言傳播到一定程度,朝廷方面肯定要做出反應。各地手握重兵的諸侯們,也會從中尋找機遇,蠢蠢欲動。而這一次,無論朝廷中常思的那些政敵,還是地方上的各路諸侯,居然都默契地保持了沉默。甚至,對此不屑一顧!
並非他們失察,事實上,能位列朝堂和高官和坐擁一方的諸侯,鼻子個個都比獵狗還靈。而是,此時此刻,還有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牢牢地吸引着他們的目光。那就是,鄴城附近的平叛之戰!
說是平叛,事實上,杜重威從沒答應接受過劉知遠的統治。並且直到現在,杜重威頭上依舊頂着大遼先帝耶律德光所賜給的太傅、鄴都留守等若干顯赫官職。從燕雲趕來助戰的趙延壽,張璉、劉鐸等輩,也都是遼國的南面官,個個位高權重。(注1)
所以從某種程度而言,鄴城之戰,如今已經變成了新建立的劉氏大漢與去年剛剛改國號為大遼的契丹之間的國戰。只是如今大遼太宗皇帝耶律德光剛死沒多久,國內政局不太安穩。所以暫時才派出一群漢奸走狗替他們打頭陣罷了。
反正,趙延壽,張璉、劉鐸等漢奸走狗們,實力並不算差,在遼國地位也相當於一方諸侯。如果他們僥倖打贏了,大遼國的鐵騎自然就可以順理成章再度進入中原,肆意去打草谷。如果他們不幸戰敗,死的也都是幽燕漢兒,相當於藉助劉知遠的手,替大遼國消除了若干隱患,對耶律家族的統治,同樣有百利而無一害。
而對於大漢來說,這一戰卻只能贏不能輸。若勝,滹沱河以南故土盡可收復,甚至兵發燕雲,也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夢。若敗,丟得就不止是相州和鄴都,剛剛被壓伏的那些地方諸侯,勢必紛紛倒戈。洛陽、汴梁、乃至老巢太原,恐怕也要轉眼易手。
不能完全怪諸侯們品行惡劣。此乃亂世,強者為尊。而劉知遠的大漢,卻遠沒強大到讓人生不起野心的地步。雖然數月之前漢軍南下汴梁之際,一路上也曾勢如破竹。但是,在很多地方諸侯眼裏,那一仗都是漢軍白撿了個大便宜。遼國,包括遼國的漢官漢將,都因為老皇帝耶律德光病危,而人心惶惶,主動放棄了汴梁和大半個中原。
如今,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雖然遼國的朝廷內部依舊有餘震不斷,但皇位已經確定由老皇帝的侄兒耶律阮來坐。最大的逆賊,老皇帝耶律德光的親弟弟耶律李胡,已經成了階下囚。北面官體系的幾個重要位置,都確定了人選。南面官體系裏頭,趙延壽為首的漢人,也都撈到了足夠的好處,個個心滿意足。若是漢軍不能速戰速決,在鄴都城下打出威風,萬一戰事膠着,一直拖延到契丹人把內部問題徹底梳理完畢,再度以傾國之力南征,恐怕等待着劉知遠的,就又是與當年石重貴一樣的滅頂之災。
「唉,這個劉鷂子,簡直是浪得虛名!」許州,祁國公府,後唐太祖**用的養孫,秦王李存審之第四個兒子,大晉、大遼、大漢三國同平章事符彥卿兩眼望着牆上的輿圖,憂心忡忡。(注2)
因為遼國和新建立的漢國競相拉攏,符家的細作打着經商的名義,可以在中原塞外各地都暢通無阻。所以,符彥卿這個旁觀者,掌握到的軍情詳細程度,已經超過的全天下的諸侯。甚至,連眼下交戰雙方主帥手頭上的情報,都未必如他詳盡。以至於他越看心
第三章抉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