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揮鞭
入得十一月,關中各地漸漸飄起鵝毛大雪,百姓們紛紛躲在家裏熬冬,長安城周邊的作坊也在大雪天裏歇工大半,僅留下少數人手維持必要的生產。
劉徹窩在暖閣內,望着玻璃窗外的漫天飛雪,微微有些犯愁。
今歲的冬季遠比之前數年來得寒冷,氣候實在有些反常,讓他不由得想起史籍對來年的記載。
明年三月,關中將連降暴雨,並伴隨着大量冰雹;七月辛亥,將出現日食。
史上正值漢景帝劉啟在位,民間謠言四起,以為雨雹和日食乃是上天為懲罰景帝之過,方才連降天災。景帝無奈之下,只得罷免了當時的丞相劉舍,代其受過,改任衛綰為丞相。
如今歷史的進程被劉徹改變了,劉徹已登基為帝,袁盎也沒早早死去,而是做了數年丞相,劉舍還是御史大夫,衛綰則從太子太傅改任中大夫,仍兼任太學祭酒。
然而天候卻並未因劉徹而發生甚麼太大的變化,畢竟如今的大漢可不似後世的華夏,會因碳排放引發甚麼溫室效應,影響到大氣候。
劉徹深知若不儘早想好應對之策,待得天災降臨就會有大麻煩。畢竟他才剛登基,明年還要大婚,若三月和七月就連降天災,他的威信必定會因謠言而遭到重創。
要提前搶佔輿論高地,進而將民間輿論導向對自身有利的方向才行。
向臣民解釋雨雹和日食乃是正常的自然現象?
行不通的!
對迷信無知之人,自然要用迷信的做法,但不能由劉徹這個皇帝出面裝神弄鬼。
劉徹苦思良久,終是想到合宜的人選。
五年前,朝廷出兵收復河朔之地時,劉徹曾領兵駐守函谷關,以防備梁王劉武舉兵謀反。
在函谷關的太初宮內,劉徹遇到了崇尚道學的宣德,並將其收入麾下聽用。之後劉徹命宣德到大漢各地建設道觀,廣為佈道。
五年來,劉徹為宣德提供了大筆貲財,又命各地官府對其建立道觀大開方便之門,宣德已將那些名為「慈濟」的道觀開遍了大漢諸郡。
劉徹之所以讓宣德建這些慈濟觀,並非是想傳播宗教,而是想建立如後世慈濟般的民間慈善組織,在發生大規模天災,官府難以顧及周全時,由慈善組織發動民間自救或協助官府投入救災。
故而遍佈大漢的慈濟觀沒有宣揚甚麼教義,只是簡單的導人向善,扶助孤寡老幼,從信眾處募集到的香火錢,也盡數用來廣設粥棚,為窮苦百姓布粥施飯。遇到災害時,更是出動人手,不惜傾盡所有的救助乃至收容災民。
百姓是淳樸善良的,懂得感恩,尤是對慈濟諸多不求回報的善舉,百姓們盡皆感念在心,稱頌於口。
大漢取官時尤重官聲,在民間口碑好的官員往往在升遷時佔有極大的優勢,故而各地官府對聲譽極佳的慈濟觀愈發看重,便連當地的世家大族也紛紛贈與慈濟觀大筆的香火錢,為家族謀求良善之名。
宣德雖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卻並不迂腐,反是極為狡詐厚黑,這亦是他最被劉徹看重的特質。
宣德命各個慈濟觀的觀主將世家大族送來的香火錢盡數收下,並投桃報李,在布粥施飯乃至救災時適當的為那些世家揚名,向百姓們提及他們出資布施的善舉。
如此一來,所有人各取所需,自是皆大歡喜。
隨着慈濟觀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宣德身為大觀主,已成為揚名各地的大善人,又在劉徹暗中的推波助瀾下,隱隱有執道教牛耳的勢頭。
當然,道教和道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劉徹允許大漢出現道學宗室,卻覺不會允許大漢出現一個道宗。
漢人信奉和崇拜祖先即可,宗教甚麼的還是免談了。
後世談甚麼華夏信仰缺失,那是別有用心的公知或愚蠢的盲從者的謬論,華夏百姓向來不缺乏信仰,祖先篳路藍縷,開啟山林,我們感念在心,故而年年祭祀。
篤定人定勝天,先祖開天闢地,採石補天得為神,這不是信仰麼?
頂多是華夏百姓較為實際,求財之時拜財神,求子之時改拜送子觀音,這算甚麼信仰缺失,這是古典實用主義好麼?
信奉長翅膀的鳥人或憧憬樂土七十二少女的聖戰士,
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