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漢武揮鞭 > 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

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

    大筆趣小說網 www.dabiqu.com

    (預先申明:本章主要為引出東方朔,豈料又嗦了半章才寫到,寫作狀態不太好,修改刪減許久仍覺有灌水嫌疑,着實愧對讀者。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現今大漢朝堂,論及身居高位的齊人,自是首推丞相東郭咸陽。

    二十載光陰,昔年的齊地鹽商,脫商入仕,步入朝堂,直至高居相位,為百官之首,雖是幸得天家恩眷,卻也不乏自身的奮進不怠。

    尤在大農令十年任內,輔佐今上改善民生,富國基業,使得大漢百業興盛,百姓富足,實打實的經世之功,朝野皆無人可出言質疑。

    如此賢臣,在民間的聲望自然不錯,淳樸的大漢百姓又愛屋及烏,連帶齊地東郭氏都漸漸聲名鵲起。

    自東郭氏本家遷居長安,將族業盡數交由家族分支打理,本家之人再未操持商賈之事,隨着東郭咸陽步步高升,一眾嫡親皆得蔭蔽,盡數脫了商籍,子侄入仕再無阻礙。

    東郭老爺子見得兒子這般光宗耀祖,更為東郭氏奠定了世家根基,饒是年愈古稀,卻是愈活愈精神,終日容光煥發。

    多年與高爵勛貴往來交際,老爺子早已掩去商賈慣有的銅臭味,言行舉止間更是養出幾分貴氣。

    饒是如此,想厚植世家底蘊,卻非朝夕之功。

    正如後世之言:欲培養一位真正貴族,需要三代人持續不斷的努力。

    大漢現今最具名望的世家大族,多是「累世公卿」,更有如廷尉汲黯出身的汲氏,自春秋時的衛國,歷朝皆榮任卿與大夫,家世之顯赫,底蘊之深厚,使得高祖劉邦都曾讚嘆艷羨。

    反秦時,聞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語,劉邦自是欣然認同;然待其奪取天下,坐上帝皇寶座,再聽這話就覺得很膈應了。

    奈何劉氏確是泥腿子出身,往溯祖宗十八代,都尋不出沾親帶故的王公貴族。


    正因如此,歷代漢帝對世家大族皆採取兩面手段,想方設法的打壓關東豪族,扶持新崛起或徙入關中的世家,昔年的吳楚七國之亂,叛軍之所以能在短短月余席捲大漢的半壁江山,一路勢如破竹,不乏關東豪族暗為臂助。

    及至劉徹即位,關中世家已然勢大,且是盤根錯節,冒然清洗怕是會動搖國本,弊大於利,只能逐步分化削弱,抑制舊有世家,同時拔擢更多無世家背景的公卿將相,扶持其更多新世家以為制衡。

    二桃殺三士?

    倒也不至於,只是人人皆有私心,世家愈多,彼此間的利益衝突愈是不可避免,不易出現「三家分晉」類似的情形。

    因此緣由,皇帝劉徹非但在軍中扶持起李氏和公孫氏等新軍系,亦樂見出身寒微的文臣舉族遷居京畿,厚植世家底蘊,諸如齊地東郭氏、南陽孔氏、洛陽桑氏,皆如是。

    現今的長安城,劉氏王侯與新舊世家彼此制衡,反倒不似昔年般動不動就有人跳出來鬧騰了。

    要曉得,昔年劉徹以太子身份監國時,文武百官皆在大殿長跪不起,非得見到皇帝不可。

    如此默契的「逼宮」,饒是為首的袁盎等元老重臣乃是秉持忠君之心,然劉徹每每憶起,仍是頭皮發麻,脊背冒汗。

    群臣太「團結」,太「默契」,絕非好事。

    久居朝堂之人,慣會體察聖意,該如何應對,亦是心知肚明。

    東郭咸陽更是心思通透,自身不與旁的公卿將相私交過甚,卻又讓家人常邀文人雅士入府饗宴,且多為修習公羊學說的齊地儒生。

    受邀的儒生多是不知內情,只道東郭咸陽崇儒,卻不曉得,他壓根就不喜儒家學說,反倒商聖范蠡的《陶朱公生意經》自幼倒背如流,之所以讓家人饗宴齊地儒生,無非是為彰顯自身與舊世家理念不盡相同,順帶教東郭氏得了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丞相國政繁忙,自不會親自設宴接待尋常士子,倒是東郭老爺子樂此不疲。

    「多沾書卷氣,洗盡銅臭味,方可使我東郭氏累世不衰。」

    老爺子營商半生,昔年吃足了「抑商」的苦頭,深知豪商巨賈饒是家貲巨億,在高官顯貴眼裏,亦不過是螻蟻般的存在。

    華夏曆朝歷代,有錢終不



  
漢武揮鞭推薦:  
隨機推薦:  驚天劍帝  道界天下  都市極品醫神  天降鬼才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漢武揮鞭"
360搜"漢武揮鞭"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