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非正常章節。不久後就會修改為正常章節。
宇宙(柯氏宇宙學)
現代天文學認為,宇宙是所有時間空間物質的總和,[1]是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的整體,是物理學和天文學的最大研究對象。解釋宇宙的科學方法和理論構成了具有現代意義的宇宙
學。時至今日,宇宙學已經成為了一門精確科學。[2]
古代對宇宙的定義,有西漢的《淮南子》:「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3]
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發現我們的宇宙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但宇宙的直徑顯然要大於這個數值,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可達到920億光年,甚至更大。[4]
人類所觀察到的部分宇宙的物件大約是由49的普通物質(構成恆星、行星、氣體和塵埃的物質)或「重子」,268的暗物質和683的暗能量構成。重子物質構成星系際的「蛛
網」[>
在宇宙中,地球是人類目前所知唯一一顆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宇宙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誕生初始條件及其後續演化的宇宙學模型,這一模型得到了當今科學研究和觀測最廣泛且最精確的支持。宇宙學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觀點為:宇宙是在過去
有限的時間之前,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演變而來的,並經過不斷的膨脹到達今天的狀態。[7]
暗物質和暗能量分別通過對普通物質產生的引力作用和推動宇宙做加速膨脹而表明它們的存在。如果暗能量不存在,那麼物質間的萬有引力作用就會減慢宇宙的膨脹,但是天文觀
測表明我們的宇宙在做加速膨脹運動。[8]
1古今觀點
歷史記載
從遠古到現代
2幾何構造
直徑和年齡
形狀
層次結構
星系分類
太陽系天體
物質多樣性
3宇宙學模型
理論基礎
電腦演化模型
現代宇宙學模型
4從起源到結局
宇宙的創生
不斷膨脹
加速膨脹
宇宙的結局
5大爆炸模型
理論簡介
理論依據
二次膨脹理論
物理上均等劃一
6多元宇宙
7宇宙之最
古今觀點編輯
歷史記載
《文子自然》:「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淮南子》:「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9]《莊子
庚桑楚》:「出無本,入無竅。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10]
從遠古到現代
中國古人曾提出蓋天說和渾天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嫦娥
美國藝術家畫出整個宇宙
美國藝術家畫出整個宇宙
奔月的傳說,漢代學者張衡也曾提出「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無限宇宙概念。[12]渾天說認為天地的形狀像一個雞蛋,天與地的關係就像蛋殼包着蛋黃。張衡認為渾天說
比較符合觀測的實際。[13]
公元前7世紀,巴比倫人認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環繞,而其中央則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像成以天為盒蓋、大地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則是尼羅河。
古猶太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周圍繞着一圈星球,再往外去,寥落地分佈着其餘天體。有一個靜止的天球存在,在其內部,星球各居其位,轉動不止。[14]
地球原來是球形
最早認識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臘人。[15]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從美學觀念出發,認為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
托勒密的地心說示意圖
地球處於宇
第一百三十八章校花來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