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梓桐脫口問道:「另起爐灶?……,怎麼另起爐灶?難道把原來合作的廠家全部趕走,再讓我們的企業與外商重新談判?這……這難度實在太大了,非得最高首長才行。姜總,這可是違約,一旦事情被老外捅到媒體上,對我國的形象可是不好,會大大影響我們的改革開放,也會影響我們的入關談判。」
姜新圩微笑着看着對方,等對方說完了,才說道:「鄭司長,你誤會了。我怎麼可能鼓動你們做這種出爾反爾的事,而且你我都知道,只要說毀約反悔,不說老外會跳起來,就是上級領導也不可能同意。」
鄭梓桐不解地問道:「是啊,那你另起灶爐的意思是……」
姜新圩說道:「很簡單,我們再拿幾家企業與外國汽車製造商合作。」
鄭梓桐更是不解了,說道:「現在我國汽車市場還沒有發展起來,而我國已經與外商有了好家合作廠商,可以說一旦他們都進入正常的生產,只要他們的生產量達到設計水平,我國的汽車就基本足夠了。現在再與外商合作的話,不說那些已經合作了的企業不會高興,那些外商會嘰嘰歪歪地說我們,就是將來準備跟我們進行新談判的外商也未必會有太大的興趣,畢竟國內的市場已經被這些合作廠商瓜分,再插進來能分多少湯水?」
旁邊的艾嵩山也說道:「就算我們真的重新拿另一批外商談判,我們這邊的合作資金也不足啊,國家財政可支撐不了這麼大的合作。」
姜新圩說道:「你們還是小看了我國的汽車市場,這個市場遠不是老外們所想的。……,鄭司長,以前我們的企業與那些外國廠商合作的時候,是否承諾過我們政府機關將從他們公司那裏採購公務用車?」
鄭梓桐搖了搖頭,說道:「這個倒是沒有。不過,有關部門倒是說過,將來有可能從奧迪、桑塔納中選取公務用車。算是不是承諾的承諾吧。畢竟國內現在也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車,而公務用車又不能少。……,現在有不少公務車用的是日本的皇冠、豐田,他們還沒有正式與我國進行合作呢。」
姜新圩說道:「那就好。你可以向國家有關部門建議。將來的公務用車和國有企業用車都從國產化率高的合作車中選取。我不知道每年的公務用車將會達到多少,但我想企業方面每年應該有十萬以上的量。」
鄭梓桐問道:「你的意思是,我們向外商承諾每年向這些企業採購一定數量的車輛?……,企業一年有十萬輛?這個數字是不是太大了?」
姜新圩說道:「十萬輛可不多,你信不信。我們飛訊技術公司一家也許明年就會突破五萬輛汽車的採購量。」
艾嵩山不相信地說道:「怎麼可能,你們公司一共才多少人?」
姜新圩說道:「我們公司從總部到下面分公司已經有了八萬多人,明年突破十萬是肯定的。而我們所控股的公司、參股的公司,加上那些跟我們聯營合作的公司,員工將超過三十六萬。」
艾嵩山說道:「就算你們有四十萬員工,也用不了五萬輛汽車吧?」
姜新圩說道:「僅僅科研基地那兩萬多人就必須配備兩萬輛車。注意,這個兩萬輛可不包括公司的公務用車,而是那些技術員、外國專家、翻譯的用車量。接下來幾年隨着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的經濟情況進入陷入低潮,我們公司還會大批引人外國專家,引人翻譯。我們已經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了十萬專家的名額,而這些人大部分都得採購私人汽車,僅僅外國專家所需要的車輛就是近十萬輛,而為他們服務的翻譯、工作人員也會採購小車。而在科研基地的我國工作人員,他們的工資跟老外的差不多,只要那裏形成了採購小車的風氣,他們一樣會跟着買。」
現在省城的科研基地已經形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城市,裏面已經有了上十萬人,而且那裏的人數每天都在增加。因為基地的人工資高、待遇好,科研基地已經形成了一個媒體上所說的富人區。每一個有高工資收入的人特別是那些從前蘇聯來的老外,他們在自己的家鄉習慣了擁有自己的私家車都希望自己購買小車、自己開。
艾嵩山眼睛瞪得大大的,說道:「我的乖乖,你們公司給他們每一個人都配車?」
姜新圩搖頭道:「不。不,是他們自家購
第423章 怪異的敲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