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護犢子的皇帝陛下
在眾人的注視當中,陳鎰擰着眉頭,開口道。
「陛下,清算王振餘黨一事,當初陛下登基之時,已有定論,若再因此清查官吏,恐令朝廷威信有損,此為其一。」
「依天官大人所言,所要清查者,包含王振當權時升遷,罷黜,降調的一切官員,如此大規模的清查,不亞於同開大計與京察,如此龐大的清查,必將耗時良久,花費的人力物力尚在其次,因此而引發的群臣驚惶,恐會令朝廷政務擱置,此為其二。」
「且時隔多年,無論當初狀況如何,各地官員皆以赴任多時,此事重翻舊賬,會給朝廷開一個壞頭,易起黨爭之患,此為其三。」
「天官大人初心雖好,但是,如若在實行時執行不力,被人假以此名行爭鬥之事,排除異己,則後患重重,此為其四。」
「有此四者,對朝廷損害之處,遠勝於如今官場風氣頹靡之禍,故臣不敢苟同天官大人之意。」
替反對意見,總是要比說解決辦法容易的。
雖然陳鎰沒有刻意針對王文的意思,但是,他說出來的話,卻不由讓王老大人拉長了臉。
不滿的看着陳鎰,王文開口道。
「當初陛下下旨清查王振餘黨,的確依律處置了一批人,但是,那時處置的阿附王振,禍國亂政之人,這樁案子自已審結。」
「但是,如今我所說的,卻是借王振之力的幸進之輩,及受王振誣衊打壓蒙冤之人,二者豈可混為一談?」
應該說,王文這話,頗有幾分強詞奪理的味道。
的確,關於王振一案,早在天子登基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定論,攀附王振的黨羽也皆被治罪。
但是,當時天子特意將此案交由大理寺來主理,其目的就是為了令群臣安心,迅速穩定局面,暗含的意思,無非是這件事情就此翻篇了,不再繼續追究。
王文如今舊事重提,雖然說,是查的所謂的『幸進之徒』,但是,實際上,卻還是在延續和擴大當時的王振一案。
當然,如果勉強要解釋,王天官的這個說法,也不是不能成立。
可就像陳鎰所說的一樣,百官心中是有一本賬的,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無疑會讓朝廷的威信有損。
如果說,天子的目的是為了清洗朝堂,那麼自然無妨,但是現在,天子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換人並不是目的,重塑官場風氣才是目的。
如此一來的話,那這種簡單粗暴的辦法,顯然就不適用了。
略停了片刻,俞士悅也上前開口,道。
「陛下,臣倒是以為,天官大人所說不無道理。」
「如今朝中風氣不正,其實也和當初不少忠直官員被貶被罷有關係,所以,天官大人所說重查當年被王振降罷的官員,有冤者平反,罷官者起復之舉,可以推行之。」
相對於陳鎰,俞次輔的話,說的就比較委婉。
言下之意,平反起復可以,但是,其他的就免了。
王文自然能聽得出來他的意思,因此,對於這種打圓場的做法,王天官絲毫都不領情,哼了一聲道。
「有冤者可以平反,罷官者可以起復,就偏幸進行賄之徒不可罷斥?這是什麼道理?」
這話問的,其他的一干大臣不由苦笑連連。
什麼道理,剛剛陳鎰說的那麼明白了,還不夠嗎?
平反起復是施恩,但是,罷斥幸進是責罰,前者固然也會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但是,總歸是好事,只要善加安排,不難讓朝野上下都滿意。
但是若要追查當初依託於王振被拔擢的官員,這件事情不僅複雜,而且容易得罪人,而且一得罪,就是一大批人。
剛剛陳鎰說的雖然直接,但是,還沒有完全點透。
事實就是,王文這樣的做法,真要是通過了,是要被滿朝唾罵的。
畢竟,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上位的過程乾乾淨淨,今天查了王振一案,明天就會查其他的事情。
這個先例一開,朝廷上下,人心惶惶都是輕的。
面對王文的質問,一旁的陳循躊
第927章 護犢子的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