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思之再三之後,覺得還是暫時沒必要為了吳匡這個新出現的不確定因素,而修改栽贓劉焉的具體計劃。
原因也很簡單:李素跟蔡邕稍微聊了一會兒後,就從蔡邕口中得知,這個吳匡如今還很受何進信任。
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吳匡那些非直系親戚,稍微有點跟反賊眉來眼去的嫌疑,根本就咬不到吳匡身上——至少,在何進還活着的時候,咬不動吳匡。
李素是做談判專家出身的,他的同理心極為敏銳,也擅長換位思考。
在思索這個問題時,他可以輕易代入吳匡的立場,揣摩出對方的反應。
被劉焉下聘為兒媳婦的,是吳懿的妹妹,吳懿的父親早就死了,吳匡跟侄兒侄女也沒有任何保持密切聯繫的證據。
所以,吳懿之妹的事兒捅到何進面前,吳匡只要痛哭流涕,表明忠心,說自己跟他們毫無瓜葛,甚至可以說「吳懿之所以跟着當時還沒有任何不良跡象的劉焉入川,是因為吳懿覺得劉焉這個世伯,比他這個親叔叔還親,所以才投奔劉焉」,
甚至可以擺出一副願意放棄在京城的兵權、主動請求調任地方、當個校尉什麼的,協助平叛攻打劉焉,或者是帶兵保護朝廷去向劉焉宣旨召劉焉進京任職的使節,促成把劉焉調回來以自證清白。
而以何進這種任人唯親、耳根子軟的程度,絕對會相信吳匡的。吳匡只要這麼表忠,也不會真的把吳匡領京城兵馬的職務卸了外放。
但是!李素心裏清楚,何進活不了多久了。
只要吳匡身上有這個嫌疑把柄,何進活着時能幫他壓下去、不問吳匡單處理劉焉。那麼,吳匡身上就會留下一顆定時炸彈,一個隨時會爆發的隱患。
將來董卓想吞併何進舊部時,又會怎麼做?董卓上位後,在局勢尚不明朗時,會不會改招降吳匡、為陷害並直接剝奪吳匡在京城中樞的兵權呢?
到時候等吳匡張璋攻殺何苗時,甚至再提前一些時候,說吳匡有跟劉焉勾結的案底。
在何進與宦官同歸於盡、皇帝又剛剛被劫再救回來的人心惶惶時間點上,翻翻舊賬,絕對可以把吳匡拿下的。
李素不知道董卓會不會這麼幹。
他只能說,如果李儒有他李素一半的智商,肯定會想到這一招借題發揮,畢竟他李素可是兩秒鐘就想到了。
等李儒也想到之後,李素自然有別的辦法勸誘吳匡放棄榮華富貴保一條性命急流勇退,順便離開京城之前再帶走點好處。
而董卓為了儘快把京城那些跟他不是一條心的人弄走,肯定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到時候,京城這個局,
何進在第一層,張讓在第二層,袁紹在第三層,袁隗在第四層,李儒在第五層……
他李素在大氣層。
豈不美哉。
歷史上,袁術離京時,可是利用了後將軍的身份,帶走了一批京城的精銳兵馬力量,還從朝廷武庫里拿走了一大批物資。但董卓為了息事寧人、儘快控制京城局面、多趕走一些可能會礙事的人,也就對袁術的舉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素要是也那麼干,說不定能從京城搶救走更多原本該被董卓燒毀的東西。
就這麼決定了,公事公辦一切證據照舊呈現,但一定要把持住「對事不對人」的公允形象,不要私下裏挑唆穿小鞋,甚至可以在呈遞證據後,用恰到好處的方式假裝幫吳匡說幾句公道話。
免得現在何進還活着時,就讓何進反感、吳匡敵視。
李素把他的初步計劃、凡是跟蔡邕有關係、需要蔡邕配合實施的部分,都跟蔡邕說了,也關照他不要怕把吳匡牽連進去,只要秉公辦事不私下裏說人壞話即可。
蔡邕稍微揣摩了一會兒,他畢竟也是很有政治敏感度的,立刻知道該怎麼做了,於是就留李素先在他府上住了兩天,好讓他抽時間把該臨摹的張魯書信都比照張魯字體偽造完畢。
然後才把原件和偽造件交還給李素,吩咐他先秘密離開京城,回南陽郡的魯陽縣(南陽北部最接近司隸的縣)裝病等消息,翁婿倆準備好好演一場戲。
蔡琰也不知道未婚夫與父親到底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