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朱翊鈞仍回殿中龍椅坐下,讓內監傳話文華殿,停了今日日講。朱希孝這邊方便完了,再次見駕。朱翊鈞就不像剛才那般和顏悅色,雖叫起賜坐,卻沒有廢話,屏退左右後直接問道:「正月十九日發的王大臣挾刃犯駕一案,審的如何?」
王大臣案是原本歷史上有名的迷案,也是後世歷史學家投入不少精力研究的明代迷案之一。案情很簡單:今年正月十九日,未被穿越的小皇帝按例出宮視朝。皇帝的轎子剛出乾清門,有一個男子穿着內監服飾,由西階直驅而下被禁衛抓獲。經搜身,搜出刀劍各一把。初步審訊後,此人自稱王大臣,是常州府武進縣人,其餘一概不說。當時,李太后聽說此事,大為驚駭,着東廠究問。
東廠查了幾天,審出此人本名章龍,是總兵戚繼光處的逃兵。馮保報與張居正,說王大臣說出主使者乃是高拱。當時高拱已敗,令歸籍閒住,卻尚未離京。張居正於正月二十二奏請皇帝——當時是李太后代言,並代擬旨徹查主使者。結果鬧得京師官場沸沸揚揚,京官普遍認為,這是張居正和馮保的陰謀,欲致高拱於死地。後來,在楊博、葛守禮為代表的京官、科道強烈反彈下,張居正又改變了主意,奏請朱希孝與葛守禮、馮保分別代表錦衣衛、都察院和東廠一起會審此案。
審了一個多月,前幾日張居正有奏報說,不宜深究——和正月二十二的說辭完全不同。朱翊鈞本來無法干預,但幾天來母子親情也刷到MAX,取得了參政權,今日得了機會,就直接問審案當事人朱希孝。
朱翊鈞後世看史料時,對此有兩點疑問:一是此人是否為馮保所派?二是張居正是事先知情,還是事中知情並順水推舟欲殺高拱?今天卻要得到一個答案了。這個答案非同小可,如果是馮保所派,朱翊鈞就必須要馬上驅逐馮保,因為他過於危險;如果是張居正事先知情,那朱翊鈞要對張居正重新認識,未必敢將大政盡數託付,以免被其所欺,如果是事中知情並順水推舟,那還可以敲打一下,挽救使用。
錦衣衛左都督朱希孝在此期間,一直會同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東廠馮保一起審理此案,悉知內里,朱翊鈞問話時,有一種回到歷史解開謎底的快樂,卻不足為外人道了。
朱希孝此時心中暗暗叫苦,他的確詳知內里,但如何敢得罪當朝?他自小接受正統的貴族教育,堂堂正正的工作沒問題,但應對之間卻缺乏那種靈機應變的勁兒。如今見皇帝問到,支支吾吾的滿頭大汗,卻說不出話來。
朱翊鈞見他支吾,心中不滿。心說自己又打又拉又是寫字的,莫不成是俏媚眼做給瞎子看了?森然道:「汝欲保首領乎?!」這句問話兩個意思,一個是字面上意思,問他還要腦袋嗎?另一個意思卻是,你上頭還有首領嗎?你要保誰?
朱希孝腦袋一激靈,猛然回味過來。「插,我老朱現在還怕誰啊?!」皇帝今天唱作俱佳,大用錦衣衛的心思昭然,自己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臣不敢,此案甚是駁雜,臣只是想如何說起罷了。」朱希孝猛地跪地接話道:「臣接聖旨後,會同左都御史葛守禮、司禮監掌印兼東廠提督馮保會審此案,會審前,臣找人秘密提審王大臣,問他來自何處。王大臣答:『來自馮保家,行刺主使為高拱的話,是馮保教的。』」李太后在屏風後聽了,天旋地轉。
聽朱希孝又說:「提審時,臣等依楊天官出的主意,對照王大臣此前的口供,將高拱家人李寶、高本、高來混雜在眾人之中,讓王大臣辨認,王大臣卻辨認不出——可見其說高拱指使乃誣也。」
朱翊鈞聽了,問道:「問了什麼?」朱希孝回奏道:「臣問王大臣刀劍何來,王大臣答:『馮家奴辛儒所給。』」
朱翊鈞聽了問道:「是誰主使他?」
朱希孝苦笑道:「提審時,馮保也做此問,王大臣瞪目仰面,回到:『是你指使我來,卻又問我。』馮保又問:『你昨日說是高閣老使你來行刺,如何今日不說?』王大臣答:『你教我說來,我何曾認識高閣老?』」
朱翊鈞聽到此處,向屏風處掃了一眼,接着問道:「後來又說了什麼?」
朱希孝額頭見汗,回奏道:「是臣見他攀誣審問官——這在審問中常見,就終止了審問。」
第十章 心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