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尚不好說針對法國的謀劃,不過對荷蘭的戰略基本就算是定下來了。
整體來說,就是關門打狗。戰術上,圍城打援,抓住東印度公司的海軍主力。只要抓到其海軍主力,一切就好說了。
在講解完大略之後,樞密院這邊給皇帝拿出了一份詳細的計劃。包括調動的軍隊、軍艦、後勤補給、徵調的貿易公司船隻等等。
樞密院只能制定作戰計劃、後勤計劃,但調兵權樞密院是一點都沒有。
即便是鑑於一些戰術理論被淘汰的老將無法指揮,也只能是從軍團參謀長掙得主將同意後,由參謀長實際指揮,但指令必須由主將下達。
沒有皇帝的許可,樞密院半個兵也調不出來。
皇帝看了看詳盡的計劃,甚至包括後勤補給,以及就近籌糧的花費都有個估算的數字,內心已然是應允了這份計劃。
然而皇帝又問道:「若是荷蘭人集結海軍於井裏汶呢?」
「回陛下,這也是有預案的。如果荷蘭人沒有將艦隊集中在井裏汶海面,則依舊還是關門打狗的計劃。先下巴達維亞,然後轉攻馬六甲。艦隊就在馬六甲與巽他之間的海面巡邏,荷蘭人是不敢在爪哇島再留兵的,只能選擇將兵力集中在安汶等地,以待後援。只要確保荷蘭人無法攻佔錫蘭和馬六甲,他們投降也是早晚的事。不過,這種預案屬於是明知沒用也不得不做的,荷蘭人肯定會集中艦隊於井裏汶的——天朝不能丟京城,那麼東印度公司會放棄巴達維亞嗎?巴達維亞,不只是一座城市,更是荷蘭人在南洋統治的標誌。巴達維亞一丟,政治意義太大,會鼓勵南洋大規模反抗的。」
第二處主事有個原因沒說,三年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軍,被印度土邦特拉凡哥爾擊敗,打破了荷蘭人在東南亞以及南亞不可戰勝的神話。
這種情況下,巴達維亞不容有失,有時候統治和權力,就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的,這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樞密院擬定的計劃可以說完全抓住了荷蘭的弱點,不過這也彰顯不出樞密院太大的本事。這沒有以少勝多之類的天才計劃,有的就是以勢壓人。
劉鈺離開之前,大順就開始了造艦計劃。如今大順已經擁有13艘戰列艦,應該說在整個好望角以東,單看噸位,已經最強了。
雖然實戰經驗差一些,但噸位在這擺着,訓練也很嚴格,贏荷蘭那八艘連巡航艦都算不上的武裝商船級別的軍艦,還是沒有問題的。
百年海軍的說法,正是源於風帆艦時代。然而這不單單是說海軍傳統和海軍技巧的,而是說,一棵可以作為戰列艦材料的橡樹,需要一百年才能長成。
英國一開始是種樹,甚至有專門的官員管理種樹。法國也是種樹,西班牙也是種樹。直到英國人徹底控制了北美,那還種個屁?到處都是數千萬數萬年沒人砍伐的大樹,百年海軍的說法也就此打住。
大順這邊沒有北美,但卻有東北、有南洋。東北地廣人稀,溫度合適的地方,還是有相當多的沒人砍伐的橡樹的;東南亞的柚木,更是作為龍骨和桅杆的最上等材料;台灣的檜木雖然差一些,不過肯定也比松樹強。
大順的造艦速度算不上驚人,因為劉鈺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謀劃,積攢了大量的木料。木料不是直接可以用的,得陰乾,三五年最好,唯有這樣的木料造出的戰艦才能堅持五六十年服役期。
這波造艦之後,大順這邊造戰列艦的計劃基本就要停止了。
再造個五六艘,就能保證好望角以東地區的絕對優勢;而要過好望角,只怕要再造一百艘,才能超越那個閾值。好望角以西的事,只能依靠縱橫術了,那不是大順軍力所能企及之處。
饒是劉鈺心裏對所謂百年海軍的說法一清二楚,可內心終究還是稍微有那麼一點慌張的,所以才要用井裏汶圍城打援之法,抓住荷蘭艦隊主力。
他是挺怕荷蘭人的海軍傳統,要是沒抓到艦隊主力,哪天忽然來一波偷家堵港,這種事荷蘭人實在擅長:打鄭芝龍、英法聯軍、偷襲西班牙,都是這麼打的。
所以要拿着獅子搏兔的心態,前往巴達維亞、井裏汶地區的第一艦隊,將配屬8艘戰列艦,24艘巡航艦,徵調20艘
第三八一章 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