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之間很難有長時間的和平,雙方的利益總是會產生衝突,或是因為領土,或是因為經濟,或是因為文化縱然雙方再是克制忍讓,最基本的利益也一定會
受到衝擊,別的都能忍,唯獨利益受損不能忍。
忍無可忍之時,那就只能開戰。 當然開戰並不意味着就是兩國傾盡國力殊死一戰,因為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無疑又損害了彼此的利益,所以還是會克制再克制,一般都是通過局部的軍事衝突
彼此稱量一下,為談判桌準備好各自的素材。
大唐與吐蕃就是如此。 隋唐兩代可以傾盡國力舉國東征高句麗,這是因為幾代帝王都認為高句麗的軍事實力不能對帝國構成威脅,勝利乃囊中之物當然應該勝利卻沒勝利則是
另外一回事,任何評估都難免失誤。
但是對於吐蕃這個帝國西南邊陲的心腹大患,兩朝卻都在很長時間內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因為吐蕃獨特的地理位置構築成了一道天塹,難以逾越。 直至吐蕃通過和親得到大唐的各種資助,從農奴社會順利向封建社會轉變,而後休養生息使得自身實力得到長足發展,進而不甘於受到高原之局限還是兵鋒
直至河西走廊,高宗皇帝才不得不違背「大國不宜開戰」的原則派遣大軍試圖將吐蕃趕回高原。
於是爆發了「大非川之戰」。 在高句麗覆滅其國的「白袍將軍」成為「軍神」不過區區兩年,便在大非川損兵折將大敗虧輸,固然此戰之敗有着各種各樣的意外,但敗就是敗,自此大唐再也
不能阻擋吐蕃自高原俯衝而下,祁連山一線直面吐蕃兵鋒,河西、西域、北庭皆岌岌可危
論欽陵率軍自伏俟城出發,一路馬不停蹄直奔青海湖南側的大非嶺,與山嶺之下與其弟勃論贊刃匯合,後者早在唐軍運輸糧秣輜重抵達之前便離開伏俟城,
率領一隊斥候沿着唐蕃古道一路偵查,摸清吐蕃在各地駐軍之情況。
「贊普在大非川駐軍七千人,有五千人屯駐於那錄驛,統軍將領剛剛換成勒布傑。」
聽到勃論贊刃的匯報,論欽陵眉毛一挑:「看來贊普對咱們噶爾家族很是重視啊!」
勃論贊刃口中的勒布傑出身顯赫,其兄是松贊干布帳下四賢臣
之一的赤桑楊頓,總管吐蕃財政、權柄赫赫能將其臨時安排至那錄驛鎮守大非川足見贊普對噶爾家族與大唐之重視,且早已預料這一地區必生波折。
勃論贊刃有些焦急:「隨同勒布傑一同前來大非川換防的都是他們部族之中的精銳,不可力敵啊!」 論欽陵搖搖頭:「大非川是伏俟城的後方,可以時刻威脅整個青海湖周邊,那錄驛更緊扼大非川之咽喉,就算咱們爬過雪山繞過去也會成為咱們身後的一顆釘
子,勒布傑進可以攻打伏俟城,退可以截斷咱們的退路,所以必須將其徹底摧毀。況且區區一個那錄驛便不敢力戰,又何談仰攻高原、攻陷邏些?」
…。。
當下拿出輿圖鋪在地上,勃論贊刃仔細給兄長直出吐蕃軍隊佈防之情況。 看了半晌,論欽陵拍拍兄弟的肩膀,語重心長道:「有些時候避而不戰非是明智之舉,迎難而上並且排除萬難才能成就大事。那錄驛固然是塊難啃的骨頭,可
只要將其啃下來,其背後整條唐蕃古道都防備鬆弛,可供咱們長驅直入。」 在噶爾家族,長子贊悉若、次子論欽陵都是威望十足的人物,祿東贊之下便是他們兩個一言九鼎、無人可以質疑,其餘三個弟弟更是崇拜不已,對其奉若神
明。
勃論贊刃明知那錄驛易守難攻,但見兄長胸有成竹,也不廢話:「二兄下令便是,這仗怎麼打?」 論欽陵沉吟少頃,道:「我帶領兩千精銳向西繞道都蘭翻閱鄂拉山,而後順着鄂拉山南麓迂迴奔襲暖泉驛,只要攻陷暖泉驛的速度足夠快,就能在勒布傑反應之前從南邊翻越鄂拉山,居高臨下發起突襲。你率領其餘部隊打着我的旗號橫穿大非川,吸引勒布傑的注意力,他的任務是鎮守那錄驛,所以肯定不會主動對你
發起攻擊。咱們控制好時間,一定能前後夾擊那錄驛,將勒布傑摁死在那裏!」
第一千七百三一章 迂迴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