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張軍心裏也在打着旋子。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他確實不太待見韓游瑰,這哥們有點任性,經常能幹出來不顧大局的事兒,比如自己不等交接就扔下部隊跑了,造成了騷亂。
但是他又確實有實實在在的軍功在身,打吐蕃着實也是一把好手。反正吧,這個人挺矛盾的。
張軍對他的看法就是不堪大用,但擺正位置的話也好用,也能幹出成績。
不過這個駱元光,在張軍心裏就比較有份量了。
駱元光本姓安,確切的說他即不是漢人也不是胡人,而是安息人,他祖上是安息王子安難陀。安息就是伊朗,唐人稱之為粟特。
多說一句,安祿山也是安難陀的後人。
安難陀在北魏的時候因為國滅,舉家遷徙定居在了涼州,並在那裏生根發芽,成為北魏重臣。
大唐初立的時候,北魏石州刺史安羅之子安興貴流寓長安,投奔了李淵。而他的弟弟在涼州擁立李軌建立了涼國,並成為初唐的大敵。
619年,安興貴匹馬隻身來到涼國,和他的弟弟一起掀翻並活捉了李軌,一人滅一國,還是強國。
迫使涼州周邊的勢力紛紛向大唐投降。進上柱國,封榮國公。
安興貴的兒子安元壽,孫子安忠敬,重孫安重璋,都是大唐重臣名將,柱國國公。安重璋就是李抱玉,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的哥哥。
駱元光是安難陀另外一支的後人,祖上是北魏徵東大將軍安同。
他少時被中官駱奉先收養,改姓駱,取名元光。後來他和他的族兄弟李抱玉哥倆一樣,被賜了國姓,賜名李元諒。
這哥們是個能幹的,和養父駱奉先學了一身本領,靠軍功累升鎮國軍節度使,鎮守華州,封武康郡王。他對水利相當精通。
駱奉先也不是一般人,左驍衛大將軍,軍容使,封江國公。這會兒已經死了。
在張軍穿過來之前,駱奉先是鳳翔的監軍使,很受皇帝信賴,如果他不死的話,鳳翔估計根本就亂不起來。
張軍對駱元光的能力各個方面還是挺看中的,只不過,駱元光是馬燧的人……這麼說不準確,確切的說,這個人比較信重馬燧。
這幾年四鎮叛亂,表現的最為亮眼的人物也就是馬燧和李晟,渾日進三人,而駱元光,韓游瑰,尚可孤,唐朝臣,曲環等諸將都在馬李二人麾下打仗。
李晟這個人擅戰,也頗有計謀,曾經有一次讓他帶兵五千出征,他說五千人如果硬打不太夠,用計謀又有點多了,於是只帶了兩千人。
但是這個人心眼有點小,有點貪功,一來二去的就被眾人疏遠,都和馬燧交好起來。
就像駱元光本來是親近李晟的,結果後來被他用計逼的撤軍讓功,心中自然記恨。
人都有私心,尤其是在這個人命不如草的年代,馬燧也不是什麼老實人,為了占功他連節度使都殺過。
但心胸這事兒是天生的,在李晟的襯托下,馬燧就豐滿高大了起來,威望一時無兩。渾日進是中官,不需要(不能有)自己的勢力。
張軍推馬燧為帥是要借他的威望穩定軍心安撫皇帝的,可不是用他的威望來給自己添堵。
現在兩將找上門來,光明正大的說想在軍部謀差使,張軍一時之間有點想不出這是兩將的私意,還是馬燧的試探。
「軍部之事,在於統領天下諸軍,統一號令令行禁止,諸軍皆為天子之軍,中間再無隔閡差別,與諸道州再無瓜葛。」
張軍想了想,給兩個人講了一下推行軍部的目的:「巨唐多年糜亂,始於節鎮之漸強,始於諸將之私念,但終是始之於軍令不通罷了。
諸軍,諸節度,諸團練,諸州縣鄉兵,各自為政盤踞一方,吸食血髓壯其自身,互不統領節制,猶一盤散沙。
由此,漸成割據之局,陡增貪念,縱旅帥也敢稱霸一方自封為王。
某推行軍部,欲使天下軍伍歸一,統一旗號建制,由上及下不分彼此,使相互依存節制,猶力握成拳。
你我皆為武將,武將當憑軍功立身。」
張軍
第355章 用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