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織明 > 第三十八章:永寧伯的標配

第三十八章:永寧伯的標配

    農曆二月初二,俗稱作青龍節,也就是傳說中「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龍頭節「等,人們常在這天敬龍祈雨,讓老天爺佑保土地豐收。

    歷史相傳這一天是土地公公的生日,所以有些地方也稱為「土地誕「,為的是給土地公公「暖壽「,還有些地方會舉辦「土地會「,就是家家戶戶湊錢給土地公公賀壽,前往土地廟裏燒香祭祀,敲鑼打鼓,放鞭炮等等。

    俗話說的好「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此時,正值陽氣回升,春回大地,田土開始解凍的時候,春耕也將在這個時間正式開始,人們也要準備運糞備耕。

    傳說早在三皇之首伏羲氏那個時期開始,就十分推崇「重農桑,務耕田」之事,每年的二月初二日這天,「皇娘娘送飯,伏羲氏親耕」,自理一畝三分田。

    自此以後,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諸皇盡皆紛紛效法先王,後來到周武王時期,他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的作法,而且還將「帝皇親耕」作為一項重要的國事活動來實行,一直延續至今。

    即使到了大明朝這個傳統也依然沒有丟失,歷代君王每逢初春時節,也都是身體力行地前往正陽門南端西側的山川壇祭祀山川。

    而後再到由太常卿導引至一畝三分地的中間之位,親耕禮開始後,由戶部尚書和順天府官員分別跪向皇帝,敬上耒耜和鞭子。

    這時皇帝才一手持鞭、一手扶耒耜,在這一畝三分地里來回耕田三次,而順天府官員則是跟在皇帝後面播種。

    隨後,皇帝便會把耒耜和鞭子還給官員,然後登上一畝三分地北面的觀耕台,在這裏觀看眾勛貴和朝官們耕田,其中的王公勛貴往返耕田五次,而六部尚書和九卿們則要往返耕田九次。

    過去就有一幅年畫叫做《皇帝耕田圖》,就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帝王親耕禮的場景,而上面提到的一首打油詩:「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老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


    則更是充分說明當時人們是多麼希望,能有一個開明的帝王親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們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連皇帝老先都不在宮裏安分歇息,還要率領着王公勛貴和文武百官前往山川壇祭祀山川,以順應農時,乞求風調雨順,盼望一個好的收成。

    永寧伯張誠自然也不能對此熟視無睹,畢竟這時代的人們還是十分信奉神明之說,就算是為了籠絡人民,展示他的英明神武與愛民之心,也要親臨田間地頭率先垂範的親耕祈福。

    作為一個以農業立國的朝代,農事自然是國之大事,而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若不耕,則秋無所望,所以春耕乃是一年的大事。

    永寧伯夫人季軒竹也早早起來梳妝準備,而參將署內也是十分的熱鬧,和面的、炒豆子的人們忙得不亦樂乎。

    此時,赤城堡內的大街上也聚集起一群群的人們,更有一條條彩龍被舞動出一串串光影,在大街上來回狂奔。

    而清早天還沒亮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出城在白河裏提起一桶桶清水,再往裏面撒進幾枚銅錢,一路灑着水提溜回家將余水全部倒入水缸之中,這就叫「司錢龍」。

    現在看上去大街上還有着道道快要乾涸的水漬,顯然是那些行動晚了的人們「司錢龍」所留下的痕跡。

    永寧伯張誠也是早早就起來,他來到夫人季軒竹的屋前看到丫鬟玉蕊,她正在指揮幾個上了年紀的婆子準備着艾灸薰香。

    《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裏就講到「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謂之熏蟲兒,謂引龍,沖、蟲不出也。」

    二月初二日,一般正值驚蟄、春分前後時節,正是大地春回,氣溫也開始逐漸轉暖,萬物復甦,就連許多在冬日寒天裏蟄伏的蟻蟲也開始顯現蹤跡。

    而此刻正是各種蟻蟲,尤其是一些毒蟲的活動開始日漸頻繁之時,它們蟄伏了一整個冬天,一旦甦醒過來,第一件事便是想方設法的四處覓食。

    因此,這個時期蟻蟲活動最為猖狂,很多傷人的事情也是在此時多發,而人們為



  
蝸牛非牛推薦:  
隨機推薦:  她是劍修  全民遊戲:從喪屍末日開始掛機  全民領主:我的天賦有億點強  為什麼它永無止境  恆王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織明"
360搜"織明"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