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讀三國,往往沉溺於小說、演繹中的武將單挑,詭計兵法,武功排名!
可事實上,如果透過現象看本質,三國中最繞不開的恰恰是士族!
什麼是士族?
就是諸侯紛爭,諸侯血拼, 拼的頭破血流。
可你血賺,他們永遠也不會虧的傢伙!
如果按照歷史原本的軌跡。
199年,也就是建安四年,徐州的呂布為什麼會死?
那還是因為徐州士族陳家想讓他死。
同年,幽州軍閥公孫瓚為什麼會死?
那是因為幽州士族鮮于家,想讓他死!
還是同年,淮泗軍閥袁術為什麼會死?
因為淮泗各士族都想讓他死!
次年,揚州軍閥孫策為什麼會死?
因為以揚州士族陸家為首的許多家族, 想讓他死!
再說徐州陶謙, 為什麼會死?
因為徐州氏族糜家早就與劉備暗通款曲,想讓他死!
還有涼州軍閥李傕,為什麼會死?
因為涼州士族段家,想讓他死!
從這些鮮活的事例中,不難看出,三國的戰場與其說是英雄的紛爭,是血與淚的揮灑,是兵戈、是刀槍劍戟,是暗箭傷人,倒不如說,是被這些士族暗中操控、執掌!
而曹操提出,要聊士族…
陸羽其實當先想到的是東漢末年施行的「三互法」與「廢史立牧」。
所謂廢史立牧,乃是平定黃巾之亂之後,劉焉向漢靈帝提出,廢除刺史, 改立州牧, 而這也讓地方軍閥實力空前的擴大。
不誇張的說, 黃巾起義都沒推翻的東漢王朝,卻被劉焉這一條「廢史立牧」給坑慘了。
而廢史立牧又要求,州牧必須是朝廷重臣,或者是皇親國戚。
至於「三互法」,則是一條朝廷的明令,本地人不能當本地的行政長官。
縣長、太守、州牧都不行!
按照「三互法」與「廢史立牧」的要求,你要當一個州牧,要麼必須是重臣,要麼是皇親國戚,同時,還不能是本地人。
按理說…
漢末都亂了,不應該有人去遵守這樣的規矩。
可偏偏…
就在這人心浮動、吃人不吐骨頭的漢末,極其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了。
每一個諸侯與士族依舊嚴格遵守了「三互法」與「廢史立牧」定下的規矩,包括李傕、董卓、曹操控制京都的時候,也遵守了。
不合規,就是不給你州牧。
這也是為什麼公孫瓚在幽州那麼牛,可就是當不了州牧。
孫策在江東那麼牛,卻也當不了揚州牧!
同樣的,曹操與袁紹都算是豫州大族, 可為什麼?他們沒有選擇在豫州發展, 而是一個去兗州,一個去冀州!
這些,都是因為「三互法」與「廢史立牧」!
為什麼?所有軍閥、士族,乃至於百姓都默契遵守了這「三互法」與「廢史立牧」。
恰恰是因為,這兩條政令限制了這個時代所有的霸主與士族!
同樣的,也是因為這兩條政令,催生出了霸主與士族愈發緊密的合作!
這就延伸出了士族。
士族的目的是什麼?
是當本州、本縣的老大!
無論朝廷怎麼更迭,只要我在本州牧,本縣老大的地位不變就可以!
但《三互法》不允許本地人當老大,這就矛盾了,所以士族只能選擇和外來的州牧進行合作,一起發展。
漢末的州牧就是軍閥,就是諸侯,他們的目的是開疆拓土,這與士族在本州永遠最強的目的並不衝突。
於是,就有了諸侯與士族的合作。
在士族看來,他們要求諸侯,以自己所在的州縣為核心,勢力不斷的向外擴張。
士族還會要求,他們所在的州縣是諸侯勢力的首都,而他們所在的士族永遠是諸侯勢力里最強的家族!
就比如說潁川,以荀彧為首
第五百零六章 是宗族的天下,還是士族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