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緩緩而流。
「和雲歸漢浦,噴雪下商山。」
武關古驛道便是傍着丹水而下,過了羋月山,丹水又與淅水交匯。
這一帶便是秦楚丹陽之戰的古戰場。
戰國時,秦惠文王派張儀欺騙楚懷王,許諾割地六百里讓楚、齊兩國絕交,結果卻說只給楚國六里土地。
楚懷王怒火衝天,發動大軍進攻秦國,走武關道,破武關,直到離咸陽僅百里的藍田。
而秦軍卻從漢水而下,就在這丹水又與淅水交匯之處,擊敗楚國本地的十萬大軍,兵鋒直逼鄧州、南陽,楚國只好連忙割地求和。
這個典故,李瑕出兵前就看過。
年節時為了制定戰略,他翻閱了大量的地方志,以及古時戰例,才這擬定了南陽這個戰場。
他有地利,恰是秦國對楚國的地形優勢。
另外,這幾年讀書讀得多,李瑕也長了不少見識,比如便知道秦惠文王很會騙人,既騙蜀王開鑿金牛道,又騙楚懷王與齊斷交。
真的是很沒有誠信了。
「呼。」
李瑕想着這些有的沒的,深呼吸了幾口氣,心態愈發輕鬆。
每臨大事有靜氣,這是他做事的態度。
「心有靜氣,則攻無不克、事無不成。」
大步走上搭建在小山包上的戰台,抬起望筒看去,李瑕已能看到史天澤、董文用正在列陣。
雙方人數差不太多。
李瑕這邊,五千餘精兵、四千餘普通駐防兵、五千餘民壯;史天澤有萬餘兵力,董文用五千餘兵力……陣勢擺開,各是一萬五千左右。
南陽府城中,董文忠至少還可以帶出五千餘人,加上周圍內鄉、西峽、鎮平諸城,蒙軍後續或能有近萬人的援軍。
而鄧州的呂文煥是不會來支援李瑕的,能為李瑕牽制住棗陽、葵州方面的蒙軍,已是難能可貴。
這是人數上的劣勢。
而論戰力,李瑕麾下有一半人的戰力皆不如蒙軍。
當然,他也有優勢。
這一萬五千人一路而來之所以走得慢,便是因為在虛張聲勢,扛着更多的旗幟,搭了更多的帳篷,又在馬尾上綁了樹枝,揚起塵煙,造出接近三萬人的陣勢。
史天澤其實還沒來得及摸清李瑕的實力。
那在兵力安排上必然是趨於保守。
而論軍心士氣,李瑕自認是有優勢的。
他的戰略目標一直很清晰,始終處於主動進攻的狀態。
於是,他的士兵們想的是「我們出征,我們攻下了鄧州,蒙軍只敢守着南陽城,我們不打攻城戰,把蒙軍拉出來野戰,我們居然敢與蒙軍野戰了?蒙軍居然不敢來打我們。」
而史天澤的士兵們只會在想「我們要去山東平定李璮之亂,為什麼轉到南陽?為大帥的侄子報仇。怎麼又退了?宋軍兵馬太多了。這麼多天為何還不攻打宋軍?」
顯然,蒙軍士卒心裏的疑問更多……
這些優劣對比,其實是在一瞬間便呈現在李瑕腦中。
他有信心。
這很奇怪,分明是只有三四成左右的勝算,但他就是有信心……
~~
「哥,我怎覺得郡王麾下的蒙虜比對面還多?」
「你咋知道?」
「聽對面的喊聲,好像全是漢軍,都不知有沒有兩千個蒙虜。」
張順也覺得這事實在是太奇怪了,但那些蒙虜既然投降過來了,實在也無甚可說的。
「殺賊也是一樣的。」他拍了拍張貴的肩,又道:「別說話了,跟上劉將軍。」
張順、張貴兄弟如今屬於劉金鎖的親衛。
他們是頭一次穿上皂底軍靴,披上盔甲,卻一點也不覺得重,只覺渾身充滿了力氣。
終於,號角聲大作。
「列陣!列陣!」
劉金鎖掃了一眼將台上的令旗,已大步在中軍陣列中穿梭着。
從軍這麼多年,領一兩千人的精兵對他而言並不難了。
他帶
第741章 小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