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代表了宇宙文明的創始,具備有特別深邃的形而上學的意義。
一件「塗金方格規矩四神鏡」是典型的漢鏡模式。
中央的方格,斜角長度大約是圓徑的三分之一。
方格四周,從正北方向順時針排列十二地支。
「子」在正北,「午」在正南,「卯」在正東,「酉」在正西。
各有一t形突出物,緊靠內緣的圓形邊緣,則有四組l形佈置。
在四組l形間隔中,則是內緣圓的&nbp;v形符號。
在這件漢鏡內緣的銘文鑄的句子是:「尚方御鏡大毋傷,巧工刻鏤成文章,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鳥玄武調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樂富昌,壽敞金石如侯王。」
除了美學意義之外,鏡子也具有實用性,可以隨身佩戴。
在鏡子上立一個指針,投射到鏡盤上的影子可以判別時間。
這事實上發揮了自我提醒的座右銘,以及時鐘等多種功能。
尚方御四神規矩鏡就是其中經典,「尚方御」四神規矩鏡四方八區配置。
左青龍配人首鳥身的句芒,中間飾鳥,青龍後飾芝草,句芒後飾烏;
右白虎配蟾蜍,中間飾鳥,白虎後飾鳥,蟾蜍後亦飾鳥;
前為朱雀配仙人騎鹿,中間飾鳥,朱雀後飾鳥,鹿後亦飾鳥;
後玄武配前肢捧芝草的辟邪,玄武后飾鳥,辟邪後亦飾鳥。
這種紋飾,加上周圍銘文為,讓這件鏡子成為不可多得的珍寶。
而對漢朝人來說,鏡子的功能不僅僅是照映儀容,更是一種觀照心靈的自我約束。
一天之計在於晨,每天清晨對鏡凝視自己的時候,都是在提醒自己是否處在「規矩」當中。
將自己安分地放置到天圓地方的宇宙秩序之中,會看清自己生命的意義,會感到一種安穩與明澈。
精通辭章、數術、天文、音律的東漢大家蔡邕,曾經為教導女兒蔡文姬如何「臨鏡修飾」而寫下《女訓》。
愛女之情、諄諄之語,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動。
臉一天不修飾,就會讓塵垢弄髒;
心一天不修善,就會竄入邪惡的念頭。
所以你照鏡子的時候,就要想到心是否聖潔;
抹香脂時,要想想自己的心是否平和;
搽粉時,要考慮你的心是否鮮潔乾淨;
潤澤頭髮時,要考慮你的心是否安順;
用梳子梳頭髮時,就要考慮你的心是否有條有理;
挽髻時,要想到心是否與髻一樣端正;
束鬢時,要考慮你的心是否與鬢髮一樣整齊。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無方圓則不成美。
真正的美,源自於人對內心的敞亮,是近道的一種方式。
如《大學》所言:知、止、定、靜、安、慮、得。
這種內明功夫又稱為「明明德」,在明明德基礎上的為人處世、社會活動。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當好一名管理人、經營者。
《大學》稱之為「親民」,親民的範圍,有大有小,從天下、國家到家庭不等。
明明德、親民,都要求「止於至善」。
至善意味着面對自然生命中生、老、病、死的變化,一個真正懂得了生命的人不會站在岌岌可危的牆腳等待災難的降臨。
反之,會將自然的生命放在「道」的背景中來實踐,正命而死。
因此,儘管人生管理指向個體修身,人生經營與家庭、國家以及天下息息相關。
但由於「人」的共性,而使「修身」成為根本。
儒道思想主張,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為本。
惟有自明之人才可能推己及人,改變生命環境,從而使自己連同他人從容自在,獲得真正的自由。
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傳神之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