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疲敵之策,曹操比較喜歡用。看書否 m.kanshufou.com
草原上,遊牧民族也喜歡用。
遊牧民族的騎兵攻堅能力不行,於是,就不停的騷擾農耕文明的步兵方陣,一天若其陣型不亂,那就兩天,若兩天還不亂,那就持續騷擾三天。
當農耕文明的步兵被騷擾的精疲力盡的時候,此時,遊牧民族的騎兵就一波衝鋒把人給帶走了。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合,圮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用兵的原則,將接受國君的命令,召集人馬組建軍隊,在難於通行之地不要駐紮,在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要與四鄰結交,在難以生存的地區不要停留,要趕快通過,在四周有險阻容易被包圍的地區要精於謀劃,誤入死地則須堅決作戰。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敵軍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佔,有些地域不要爭,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是孫武所認為的,應當給統帥以足夠的指揮權。
古代不同於現代,古代通信手段落後,後方難以知道前方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此時,君王想對前方下達什麼命令,很可能,就會功虧一簣。
哪怕到了二十世紀,有電報,有電話,有電台等各種通訊手段,後方將領對一線陣地的瞎指揮依然致命,很可能就會鬧出「把機槍左移五米這種笑話。」
故,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一線將領應該有自己的判斷,不能命令一下來,就死守後方來的軍令。
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
所以,若是為將者能精通所有為將者的利害,就能真正懂得用兵,而非是只懂得戰鬥。
只懂得戰鬥,頂多為千夫長,懂得戰略,或可為一方大將。
但是,懂戰略,若是不懂政治,則不可為可託付國事的國之棟樑之將。
就比如關羽,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再加上,其人深通兵略,熟讀兵書。
按說,讓關羽守荊州,萬無一失吧。
可結果如何,關羽在政治上,少了一點圓滑,為人又狂傲,結果,惡了孫權。
最後,關羽不就大意失荊州,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可見,為將者懂得政治是何等的重要。
若不懂政治,真箇就是武夫而已。
將不通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將領如果不能深切的知道地理,那麼只能懂地形,而不能利用地形。
就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將領。
所以將帥精通「九變」的具體運用,就是真懂得用兵了;將帥不精通「九變」的具體運用,就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揮作戰如果不懂「九變」的方法,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發揮部隊的戰鬥力。
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智慧明達的將帥考慮問題,必然把利與害一起權衡。
這便是逆向思考的要求了,和敵人作戰,即能知道何處是有利地形,又能知道何處是絕地。
這樣,當便尋戰場,發現沒有特別突出的優勢地形之時,就知道哪裏的地形是劣勢地形,於是,就能權衡利弊,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了。
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
在考慮不利條件時,同時考慮有利條件,大事就能順利進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時同時考慮到不利因素,禍患就可以排除。因此,用最另人頭痛的事去使敵國屈服,用複雜的事變去使敵國窮於應付,以利益為釣餌引誘敵國疲於奔命。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所以用兵的原則是:不抱敵人不會來的僥倖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準備,嚴陣以待;不抱敵人不會
第三百七十四章 關羽不足守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