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打的如火如荼,朱允炆在南京也是坐臥難安。
朱棣的戰報送來之後,朱允炆便是感受到了當初諸葛亮夢斷五丈原的無奈。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本身按照他和朱棣的謀算,應該是要驅使馬哈木的草原聯軍進攻東察合台,不讓大明來勞心費力,可以省下不少的物資,也能保全更多士兵的性命。
但,這就是通信不暢的弊端所在。
斡難河老營被一窩端的軍情,馬哈木等人還沒有收到,就開始回撤接應,而同樣不知情的盛庸只能選擇執行阻攔的任務。
兩方,毫無避免的要展開一場誰也不能退縮的戰鬥。
而讓朱允炆更為痛心的便是盛庸也戰死在沙場之上了。
朱棣在信中對朱允炆進行了解釋。
草原作戰不同於在大明境內,可以根據地形戰線補給等因素來謀劃指揮,狹路相逢之下,又是一場誰能不能回撤的戰鬥,除了拼命,別無他選。
草原聯軍要回撤老營,盛庸要為後方的朱棣爭取時間,渴求一戰平草原畢百世奇功,所以作為軍隊的最高指揮,馬哈木和盛庸都選擇了一個最無奈的方式:帶頭衝鋒!
朱允炆本來還是很生氣的,他一直不提倡主帥帶頭沖陣這種行為,但是一想到在這個時代,連朱棣都做過親手砍人的事,倒也就釋然了。
很多關鍵的戰役,主帥親自揮刀砍人,對士氣的提振那是無法比擬的。
「不管怎麼說,雖然事態沒有能如朕設想那般發展,但天下哪有十全十美之事,總算,此役平了草原,也算是我大明的大喜事。」
謹身殿裏,朱允炆還是喜氣洋洋的向內閣介紹着戰局:「最小的代價,最輝煌的勝利,咱們這次趁火打劫也好、落井下石也罷,困擾我中原數千年的最大宿敵,總算是徹底蕩平,當通傳全國,普天同慶。」
內閣四人也是一臉喜氣,當然,他們開心的事不是大明軍事上取得的巨大勝利,讓他們感到開心的,是繳獲的戰利品!
那數之不盡的牛羊啊。
「雖說此番立不世之功,但這名義上終究是說不過去的。」
楊士奇這時候提出了一些擔心,大明這次趁火打劫興的是無名之師,因為草原名義上本來就臣服於大明,這時候興殺伐之事,史書上記得時候,難免有損朱允炆這個皇帝的顏面。
雖然這個皇帝自己並不在乎。
「通政司這一期的邸報和求是報應該怎麼寫?」
楊士奇的擔心很是及時,這讓朱允炆恍然驚醒:「對,不能說是以武平勘。」
他不是一個珍惜臉面的皇帝,再如何難堪的史書詰責他都可以不屑一顧,他顧忌的是更深層次的影響。
草原聯軍盡死於明軍之手,這個消息他朱允炆知道,但斡難河老營那一百多萬草原人可不知道!什麼蒙八衛、兀良哈三衛這些依附大明的民族都不知道!
如果讓這群草原人知道會什麼結果?
這裏可還有着幾十萬隻狼崽子呢。讓他們知道了,將來等這些狼崽子長起來可就是幾十萬顆雷。
斬草不除根,那可不行。
雖然以朱允炆現在的心性來說,幾十萬顆腦袋罷了,他說砍就砍絕對連眼都不眨。但他得考慮一下蒙八衛,考慮大明北方那些依附大明的部族,都不能選擇屠殺政策。
以大明眼下的武力來說,就算他們全反了,大明也能鎮壓下來,這些蠻夷畏威而不懷德,懾服他們,難度不大。
不過,他們還有利用的價值,還有很多利用的價值。
可以借着這個機會把禍水西引。
「帖木兒汗國東征入侵大草原,因為瓦剌和韃靼向我大明覲獻了降表,所以入侵草原等於入侵大明,殺草原人就是殺朕的子民,朕命燕王遣軍支援,所行所舉本為無私之措。
但韃靼萬戶長安克穆兒疑因我漢人與蒙古之八鄰部、札剌亦兒部有世仇,擅作主張濫殺族民,圖以此冰釋兩族前嫌,致釀成人間慘禍。
此舉乃致我大明陷不仁不義之地,企圖分割我漢人與草原人之民族之情,實為包藏禍心,用心險惡,罪孽滔
第二百六十六章:皇帝已經不要臉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