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傳旨的大內中官,和樞密院的客省使(從五品),並沒有馬上回去。他們要等着李洛的調兵條陳,帶着李洛的條程回大都。
這調兵章程怎麼定?李洛一時半會還真難以決定,只好請中官和客省使在驛館暫歇,容後再交出條陳。
「大將軍,軍務緊急,一月內必要出兵的,還請快快拿出條陳奏本,下官也好回京復命。」樞密院的客省使催促道。
李洛很客氣的說道「通軍使與中貴人稍安勿躁,本帥明日必出章程。」然後吩咐行省官員好生招待。
安排好大都來人,李洛就退入官邸內宅書房,思索調兵條陳的事。
忽必烈在軍事上非常開明,不但捨得對將領放權,也很少干預將領指揮作戰。
李洛這個新鮮出台的征南大將軍,就被忽必烈授權自選兵馬部將。
一句話,朕不管這二十萬大軍你怎麼配置,也不管你選擇哪些將領,更不管你怎麼打,但你必須給朕打贏,不然,哼哼。
但忽必烈也設了一個底線,聖旨中規定,蒙古騎兵不能超過兩萬人,探馬赤軍不得超過五萬人。
顯然,忽必烈還是很在意蒙古大兵的。蒙古兵數量少,很是金貴,死一個少一個。
元廷的蒙古騎兵原本只有二十幾萬。經過征日之戰,元廷蒙古鐵騎損失了兩三萬。這次唆都又葬送了兩萬。不算乃顏等部,元廷直接掌握的蒙古騎兵如今最多二十萬,只會少不會多。
但如果算整個蒙古帝國的蒙古騎兵,那最少還有三四十萬。
除了蒙古騎兵,元廷最信重的就是探馬赤軍了。
探馬赤軍與蒙古軍一樣,幾乎都是騎兵,是戰力僅次於蒙古軍的強軍。但是,探馬赤軍本身也分等級,信重程度並不一樣。
其中最被信重的,是色目回回探馬赤軍。根據特察局的最新情報,估計有近二十萬。色目探馬赤軍幾乎都是高鼻深目的白人種族。
李洛知道,色目探馬赤軍大多數來自中亞,西亞,信仰某某教。少部分來自歐羅巴。還有極少數來自北非的埃及,以及南亞的印度。
信僅重次於色目探馬赤軍的,就是諸部探馬赤軍,主要是吐蕃,汪古,水達達等。數量有七八萬人。
信重度最差的探馬赤軍就是西北的党項(唐兀爾)、契丹、女真三部(西北契丹女真不算漢人),以及西南的大理軍。這部分探馬赤軍有十五六萬人。
不同的探馬赤軍加起來,高達四十餘萬。
再就是三十餘萬北方漢偽軍,三十餘萬南方漢偽軍(新附軍)。
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是正規元軍序列。加起來一百多萬。
除了正規元軍,就是投下私兵。也就是蒙古貴族投下領地的私兵。投下私兵平時主要是守護主人莊園牧場,保衛主家安全,鎮壓奴隸。可一旦朝廷缺兵,就要服從徵調。
投下私兵什麼民族都有,數量不詳。特察局的情報估計,加起來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由於是貴族私兵,所以很是精銳。雖然不擅長集團化作戰,但小隊作戰能力很強。
還有聽調的僕從軍,如高麗軍。以及爨僰兵(都蠻)、土兵、黎兵、洞兵、瑤兵、鬼兵(鬼蠻)、摩兵(摩梭)、羅羅兵、苗兵等土司兵。高麗不用說,常備軍超過十萬。各部土司兵數量不詳,但加起來肯定不少。
這還不止。還有一支由各族無賴刁民組成的無籍之兵,叫「答剌罕兵」。答剌罕兵數量不詳,他們好勇鬥狠,不拿軍餉賞賜,只以搶劫敵方百姓為酬勞。
這麼算的話,正規元軍加其他兵馬,元廷能調動的最少有一百五十萬,最多近兩百萬。
元廷這麼多兵馬可調,那麼自己這二十萬南征大軍,該如何配置才好呢?
蒙古軍好辦。一萬抽調完哲都麾下的蒙古騎兵,一萬抽調湖廣行省平章阿裏海牙麾下蒙古騎兵。
五萬探馬赤軍麼…哼,完哲都麾下再抽調一萬軍,阿裏海牙麾下再抽調三萬。最後一萬,抽調雲南永昌的一萬契丹騎兵!
如此一來,駐紮江西的征蠻都元帥完哲都麾下四萬蒙古色目騎兵,一半被抽調。湖廣行省平章阿裏海牙麾下的八萬蒙古色目騎兵,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