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這是對於槓桿原理的力量,誇張的形容。○
在槓桿原理下,很容易實現四兩撥千斤。
比如,一個規模很小的企業,通過金融槓桿,也就是擴大負債規模,可以實現比正常經營塊幾倍的速度狂飆猛進發展。
這就是金融槓桿的魔力!
當然了,槓桿有利有弊。如果用得好,自然可以縮短發展的時間,更快把公司做大做強。但無數失敗的公司,絕大多數都是因為錯誤判斷自己的經營能力和市場趨勢,盲目的加大金融槓桿,最終,因為資金鍊斷裂,而成為一家破產的失敗者。
小夥伴公司的發展史上,一開始是低槓桿,基本沒用什麼金融槓桿但隨着發展到一定程度。再加上,公司在多條戰線上,跟不同的對手們作戰,自然是需要更多的資金量。因此,逐漸開始的嘗試加槓桿,讓公司的規模在金融槓桿的作用下,以更快是速度擴張。
至今小夥伴公司資產規模增長到了80億元,負債規模也達到40億元左右,也就是負債率50%,一倍的金融槓桿!
大部分的金融槓桿,都是沒有抵押品的信用貸款。除此之外,也有10億元的貸款,是小夥伴公司以地產作為抵押,獲得的有抵押貸款。
因為,小夥伴公司手中有大量的地產資產,所以,抵押品的規模,一直是在增大。所以,小夥伴需要用到資金,自然是選擇將自己的地產作為抵押品獲得現金。之後,在通過盈利去償還銀行的貸款本息。解除房產的質押。等到解除質押之後,再重新個根據市場價格,評估地產的價值,再重新將之作為抵押品,獲得貸款。
所以,只要地產行業一直是在增長的。小夥伴公司獲得獲得貸款規模,就可以滾雪球一般的增長。也正是小夥伴可以有抵押品來獲得銀行貸款,所以,根本不需要吸引外部的風投和創投。
對於小夥伴公司而言,目前是三大馬車,持續的貢獻利潤。第一大利潤機器是網絡遊戲,第二大利潤機器是影視和院線發行,第三大利潤機器則是新成立的投資公司。
大量的貸款,再加上小小夥伴公司盈利的能力。遠遠超過償債速度。造成了小夥伴公司,距離當初超越迪士尼的口號,似乎……大大的拉近了!
迪士尼公司規模可以達到千億美元,而小夥伴公司目前的資本規模這算成美元也達到實打實的十億美元規模。
跟美國的上市的那些綜合的娛樂傳媒巨頭,迪士尼、華納、哥倫比亞、維亞康姆相比自然是遠遠不夠看。
不過,單純論資本規模的話,跟獅門影業、夢工廠這些新興的影業公司相比,已經是同一個規模檔次的公司了。
當然了。這麼對比有點不公平,正如小夥伴公司跟迪士尼、華納、哥倫比亞、維亞康姆暫時沒有可比性。原因在於這些綜合的娛樂傳媒巨頭,電影業務僅僅是很小一塊,實質上,其業務更多是靠着傳媒這個大塊頭支撐起來的。基本上,這些歷史比較悠久的巨頭,經過多年的合縱連橫的資本運作和兼併重組。都不再僅僅是影視公司。
而獅門影業和夢工廠之類的單純的影視公司,由於規模比較小,一部大片失敗,就有可能陷入危機。畢竟,獅門影業和夢工廠的規模。甚至不十億美元,手中掌握的現金,更是常年僅僅有一億美元左右。
不過,跟獅門影業和夢工廠相比,小夥伴公司又是欺負他們了。
畢竟,小夥伴公司一開始的架構,就是衝着迪士尼、華納之類的綜合娛樂傳媒巨頭的目標而創立的。別說小夥伴公司旗下擁有利潤更穩定,增長更迅猛的網遊資產。就是光是院線資產,就是遠遠超越獅門影業和夢工廠。
獅門影業和夢工廠都僅僅是純粹的影業公司,並不經營院線。原因很簡單——美國禁止影視公司同時經營院線和製片。所以,影視行業只能二選一,要麼經營院線為主,要麼經營製片。
這種把製片和院線割裂的做法,初衷是為了反壟斷,避免有一些電影巨頭,既然在製片上有優勢,又壟斷了院線發行市場。
反壟斷的思路雖然是對的,但這其實並不利於一家公司對抗市場風險。
院線和製片,都有各自的難處和風險!
第三百三十七章 金融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