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蝴蝶效應
1983年的5月,對京城人而言其實是一個相當紛亂、相當熱鬧的月份。
因為有許多前所未見的新鮮事兒,都是在這個月裏冒出來的。
是既讓人興奮,感到刺激,又有點難以適從,手足無措。
至於箇中滋味,到底是甜是苦,是酸是辣,還真沒人說得清。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這些事,無不在證明老百姓的日子與過去相比,變化越來越巨大。
比方說,婚姻法修正後的效果開始凸顯。
有三十六名婦女組成了一個「秦香蓮上訪團」,本月聯合到全國婦聯上訪,狀告她們的丈夫是「陳世美」。
這些女性都是知識分子,她們在過去的歲月里自覺地支持了丈夫的事業。
可這些丈夫翻身後竟紛紛藉助新《婚姻法》中的「感情破裂」一條,提出離婚,不要糟糠之妻了。
在這一轟動事件中,不但官司打到了中央,京城人也是第一次聽到一個新詞兒——「第三者插足」,並且為之熱議了許久。
而結局也是頗為耐人尋味的。
儘管在最高權威的過問下,三十六個「陳世美」沒有一個在當時離成婚的,都表示會慎重的重新考慮。
但在十年之內,他們還是全部離婚了。
不能不說,是這個時代的特殊性跟這些家庭開了一場天大的玩笑……
無獨有偶,相似的事兒還有。
繼國家對勞動體製做出改革推出合同制之後,經營體制方面也出現了一個最新變化。
為改善較小商業單位虧損嚴重的經營狀況,國家也要把承包製這個在我國農村發揮巨大作用的經營手段,引入城市商業體系中。
從本月起,京城的每個區的服務局都派發了一定的試點指標,開始要求一般性商店嘗試實行承包製。
這也就是說,政府開始允許一些規模有限、職工不多的便民商店和小飯館的負責人。
在可以在保留公職的前提下,下海為自己賺錢了。
從此交足國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但哪怕這種現在都讓寧衛民眼饞的大好事兒,此時竟被大多數商店和飯館的負責人爭先抗拒。
就沒有幾個人願意站出來自負盈虧的。
捧慣了鐵飯碗的人坐享其成慣了,已經沒有獨立自主的勇氣了,就想趴在公家的背上活着。
於是服務局和不少基層負責人之間,就因為這件事鬧得雞飛狗跳,關係緊張。
由此產生的矛盾和衝突比各個單位硬性攤派國庫券還嚴重。
過去再老實能幹的基層幹部一旦被點名要求帶頭,就都成了敢掀桌子的怒目金剛。
而過去下基層一直被奉若上賓的服務局幹部們,無不遭受冷遇白眼,被視為要砸人飯碗的酷吏。
瞧瞧,國家求着個人去發財,給出了相當的優惠和扶植條件,都沒人愛去。
奇怪不奇怪?
於是沒辦法,礙於推行艱難,底下的這些人大有牽着不走打着倒退的趨勢。
服務局只好進一步放開承包條件,也允許基層職工毛遂自薦來承包小店。
原有負責人,如實在不願嘗試的,可另行安置崗位。
這下可倒好,基層職工倒有不少人願意試試。
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安分的投機分子,篤定國家不可能真讓店黃了。
一琢磨雖說自負盈虧,可自己花的是國家的錢,頭上還有公職呢,沒什麼實質風險。
能混個經理當幹嘛不干?
那就閻王爺玩小鬼兒,舒服一會兒是一會兒吧。
還有一些是只想好好做事的正牌人,不會也不屑拍馬屁。
這類人有點能力,早對店裏人浮於事意見大了,早就盼着自力更生,翻身農奴把歌唱。
甚至還有一些是受基層員工推舉的老實人。
大家只不過是對原有經理怨氣太大,盼着能隨便有個人把原領導換掉罷了。
誰當頭兒都比過去強。
不
第470章 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