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菜,是戴紅做的開胃冷盤。
這道菜,倒是看着有點意思。
因為做菜的第一個步驟,戴紅首先得熬糖,用糖畫兒的技巧做個糖花籃出來。
在純鋼操作台上清空一塊地方,一口正在加熱的熬糖鍋、一把小鏟、一把小銅勺、一捆竹籤,這就是戴紅所需的全部工具。
雖然操作工具並不複雜,但糖畫兒的手藝需要做到「快、准、狠。」
創作過程中,需要站在操作台前,執勺在手,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液揮灑在光潔的「畫板」上。
待新鮮的糖畫凝固後,才能用一根竹籤把做好的部分提拿起來,通過粘合拼接完成。
戴紅做的很熟稔,因為這不是什麼心血來潮的奇思妙想,而是壇宮飯莊的行活。
是用來給糖醋排骨、糖醋裏脊、琉璃丸子、拔絲山藥,這些甜菜當裝飾物的。
往裏面插點蘿蔔花什麼的,又好看,又增情趣。
來這兒之前,在壇宮上班的時候,幾乎每天她帶着冷葷組的人都得做出個百八十個的,才夠用。
那根本就不存在失手的可能。
於是很快,在三個法國佬不可思議的目光匯集下,一個精美絕倫,傳統造型的糖花籃就被她的一雙巧手做了出來。
有了這個東西,這道菜的底子就算已經打好了。
戴紅隨後又切了一些五顏六色的水果條和蔬菜條,還有一些酸模草和生菜葉,再搭配着麵包棍塞在了花籃里。
盤子上又擺了一小碟子沙拉醬。
最後,再把一個煮好的雞蛋一剖為二擺在盤子上,就算完成。
不用說,這道菜最吸引眼球的就是糖花籃這種特殊的裝飾方法。
別看糖畫兒是民間手藝人逗弄孩子的東西,全國各地都有,技藝門檻不是很高。
就是在壇宮用於甜品擺盤,也沒得到過廚師們的重視
可於法國佬卻是平生第一次見,是大開眼界的驚喜。
所以原本平平無奇的一道菜,在他們眼裏立刻格調飛升,充滿了米其林的味道,變成很昂貴的樣子了。
等到戴紅做完,仨法國主廚誰都沒着急品嘗,而是圍着嘖嘖稱嘆的先看了半天。
不但「白毛兒」再度帶領大家一起鼓掌,十分的欣賞。
那「樂個屁」還專門跑回辦公室一趟,去拿照相機拍照。
他要把這洋溢着東方風情的糖花籃留存作為資料。
而那本身就擅長做甜品的「拉清單」,因為看着有趣,他甚至纏着戴紅,想要接手那些糖畫工具,自己也來試巴試巴。
「拉清單」的這種反應其實很正常,門外漢看熱鬧嘛。
本身糖畫兒製作,就有不少人都會覺得很簡單,好像自己只要掌握點繪畫技巧就能做了似的。
就別說自詡是翻糖技術專家,藝術蛋糕大師的「拉清單」了。
對糖和奶花運用自如,渾身長滿了法蘭西藝術細胞的他,忍不住下場一試身手是必然。
但可惜糖畫與繪畫大相徑庭,和西方藝術蛋糕更不是一碼子事兒。
這門技藝難點不在圖案上,而是難在了「糖性」的掌控上。
糖漿過燙、過冷都會導致形狀改變,因此要在合適的溫度範圍內將作品完成.
而熬製糖漿時的火候、溫度、時間等等更是講究。
每一個步驟都順利無誤,才能出得了透明琥珀色的糖漿。
「拉清單」就是再牛,他也沒接觸過咱們華夏的炒糖。
頭一次嘗試就想獲得成功,掌握巧妙,怎麼可能呢?
說白了,他連做個糖葫蘆,拔絲山藥的水平都不夠,就更別提糖花籃了。
足足五分鐘,「拉清單」不是做稀了,就是做稠了,糖色不是出不來,就是便焦糊了。
試了好幾次,這黃毛老小子連原料都做不出,最終自信耗盡,只有無奈放棄。
大概是這位甜點大師自覺在大家面前丟了面子,十分鬱悶,心有不甘吧,隨後就挑起了這道菜的毛病。
外國人的小氣勁兒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