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庫勞的時候,曾經有說過,其治安在卡拉迪亞大陸上算得上是最差的地區之一。
北征後王室在庫勞的大礦坑中掌握了部分礦脈,為了進行開採獲得收益,不得不想方設法招募人手。可波拉克尼亞諸侯雖然表面降服,但私下裏對於王室的命令還是進行着不痛不癢的牴觸,王室在庫勞想要招募到足夠的礦工十分困難。王室自然不會任由手中的礦脈荒廢,於是在北地募集礦工的同時,還將芮爾典王國各地的罪犯全都集中流放到庫勞的大礦坑中,其中甚至不乏一些本要面臨被處決命運的死刑犯。對於這些囚徒來說,這不過是從一個地獄前往另一個地獄罷了,在陰暗的礦洞中他們承擔着繁重的體力勞動,本就乖張、暴戾的性格更是被激發起來,面對監工和看守時可能還稍有隱忍,可一旦抓到機會成功逃跑,便徹底失去了控制,開始所謂的「報復」,庫勞的治安也因此逐年敗壞。
而在維爾米亞的最東端,也有一處因治安混亂而聞名於卡拉迪亞的地方,那便是位於戰神峰西麓的麥肯郡。戰神峰的西、北、南三面都為茂密的泰爾伍德森林所覆蓋,麥肯郡則佔據着其中範圍最大的西泰爾伍德森林,其邊界向北直到維爾河南岸,往南分別與佔據納洛谷地北側出口凱爾瑞丹郡和托斯德爾郡交界,西部則與安碧恩郡、塔爾博力亞郡為鄰。相比周圍的這些郡,麥肯郡所佔據的行政區域要大得多,就拿塔爾博力亞郡來說,是其三倍之和還多。可從領地的基本情況來說,地勢南高北低的麥肯郡雖然佔地廣闊,但當地的繁榮程度卻比不上周邊任何一郡。
維爾米亞地區分別以東切爾貝克山脈和波拉克河下游一段為南、北邊界,所轄範圍便是整個維爾河流域,因為維爾河和波拉克河這兩條大河的影響,整個維爾米亞都是地勢平坦的沖積平原。維爾河中、上游的水源主要來自東切爾貝克山脈、戰神峰和波拉克尼亞雪原上的融雪,平坦的地勢導致這一帶水流的流速緩慢,從上游的麥肯郡到中游的安碧恩郡之間,堆積蔓延形成了克林灣、瓦耶灣、瑞沃爾斯灣和安碧恩灣這四個較大的河灣。雖然這一帶以水質清澈,盛產鮭魚和鰻魚著稱,但每逢夏季河水便會湧出河道,浸澇兩岸。受水患影響,佔據着維爾河上游南岸沖積平原的麥肯郡,於農業上的產出遠遜於在南部與之相鄰的斯瓦迪亞平原。
當地的領主是凱文.麥卡恩伯爵,麥卡恩家族的紋章是以白底襯着左右各兩豎列平均分佈的黑色落葉松紋飾,中間則是一個側向左的黑色狼頭。這個紋章雖然象徵着堅韌、英勇和不屈,但如今的麥卡恩家族卻是哪一樣都不佔。戰神峰周邊地區在卡拉德征服時期曾是著名的古戰場,又受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影響,使得當地歷來民風剽悍,頻繁的水災波及了大半個麥肯郡,單靠耕種農民們顯然是活不下去的,於是每逢農閒便會聚集起來,不僅劫掠本郡貴族領地,相鄰的幾郡也飽受其害。
對麥卡恩家族來說,廣闊的領地在此時反倒成了負擔,混亂的秩序導致郡內大部分地區的稅收都收不上來,而沒有足夠的財力,麥卡恩家族也無法有效的進行賑災和修建水利,領地內的秩序也就更加混亂,這已經成了惡性循環。到了凱文這一代,乾脆將居城從位於西泰爾伍德森林中部的梅欽堡,搬到了位於森林西南邊緣地帶的卡納堡,以此逃避來自領地北部沿河地區的亂民威脅。凱文也曾數次組織軍隊平亂、鎮壓,可每當軍隊趕到,亂民便退入泰爾伍德森林躲藏,在密林之中身披鐵甲的騎士和重步兵根本無法發揮優勢,反而在對方的靈活襲擾下數次失利,為免被聯合起來的亂民圍攻,凱文只能遷城自保。
如今的麥卡恩家族只能將勢力範圍勉強維持在麥肯郡西、南森林邊緣一帶,北部和東部接近全郡三分之二的領地全都淪陷,亂民們在洗劫城鎮後已聚集成相當規模的盜匪。在這樣的情況下,麥肯伯爵凱文據城自守已是勉強維持,當然沒有能力阻止領地內的盜匪四處劫掠,與之相鄰的塔爾博力亞郡也只好自己組織軍隊防備盜匪進犯。而雷蘭德正是在約翰尼斯病逝於霍洛堡的時候,於城堡內幾次目睹被麥肯郡盜匪劫掠後的村民向當地領主于格.霍利男爵訴苦、請求保護,可領地與麥肯郡相接的于格自然深知那些盜匪的實力,他不過是一個小封臣,手中的實力守衛城堡都捉襟見肘,只能向上級領主西爾弗.特瑞典上報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