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消息傳得快,早飯時分,城裏大多數人家都知道來了位大人物。如果他們知道這人是羅素倫冰彌,閒聊的內容會更豐富。
大新羅素倫兄弟各有性格與事跡,有些神乎其神不像真的,有些真的又不夠傳奇,沒有被傳開。總的來說,人們比較關心與自己有關係的傳聞,比如這些楚狄赫人是什麼樣的人,他們怎樣對待敵人、怎樣對待百姓。人們希望能從中判斷羅素倫家建立的王朝能不能長久,會帶來寬裕的生活還是更多災難。
因此大新地界上乃至更遙遠的北方都知道:二十多年前,他們的父親歸德侯被昱朝砍了腦袋,兄弟中最年長的林朗隨母親造反,帶領北方人劃地自守,使得朝廷征繳無功。
如此對抗了十餘年,有人勸林朗:這樣打鬧沒有名堂,眾部如沙聚成塔,齊心協力趕走昱朝,若無更遠大的目標,遲早如沙隨風散。首領應該稱王,立百官、建制度,構建治世的基礎,才有未來。林朗卻說,若要實現遠大的目標,眾部擁戴的王應該是二弟蘆揚,竟將首領的位置讓給二弟。
蘆揚稱天王之後,尊長兄為讓王,又為幾個弟弟各加封號,有模有樣地建起一個國家。蘆揚在北方極有號召力,果然不負眾望,大新實力日新月異,終於給昱朝致命一擊,還將氣勢兇猛的大庚天王打回西南。
領兵擊潰大庚天王的,正是排行第三的寧王冰彌。他年少時曾在京城求學,據說資質極高卻懂得深藏頭角,不曾名揚舊京,但熟諳昱朝上至皇族下至賤民的一舉一動。
據說寧王冰彌與天王蘆揚相似,都有觀察人心的天賦。相比之下,蘆揚更容易理解對方而贏得尊重,冰彌則能洞察對方,需要時準確無誤地給出致命一擊。這天分不僅助他戰無不勝,還賦予他超人的預見。
昱朝瀕臨破滅時,各地揭竿起義、先後稱王的隊伍沒有五十也有三十。大新原本戰力平平,未必能熬得住大浪淘沙。最終能夠成為四分天下的一家,正是冰彌預見到火銃的威力,率先派人前往海蘭尼塔學習製造火銃的技術,大新才能如虎添翼打下如今的疆土。
雖然百姓當中見過他的人不多,但提起羅素倫冰彌的名字,都知道他不僅是大新的常勝將軍,簡直是這個時代中戰神般的人物。
誰也想不到這位戰神並沒有金甲銀盔、萬眾擁簇,正在艱難地解開那件半新不舊的斗篷,緩緩向椅子中坐下,露出痛苦的神色。
鹿知與昭慶嚇一跳,急忙要上前攙扶。寧王慢吞吞地擺手說:「不礙事。」鹿知急了,「前陣子聽說三爺遇刺,不怎麼兇險。我看只有手臂傷到,難道別處還有重傷嗎?」
寧王勉力提起受傷的手臂,笑了笑說:「昨晚在二十里外,遇見約摸三千妙高賊人,一仗打了整晚,不小心傷的。」鹿知與昭慶都大吃一驚。寧王仰靠在椅背上,好整以暇地說:「我本來就要回京,已經行了幾程。路上接到你十萬火急的報信,自然星夜趕來。恰好與賊人半路相逢。」
賊人與他人數懸殊,昨夜必是苦戰。寧王卻說:「傳說他們十分兇殘,大概是對付手無寸鐵的百姓太過殘忍,或是無能之輩誇大其詞吧,打起仗來全不在行。俘虜也承認,是聽聞有人冒充妙高山的名號,冒犯了他們的神仙,他們才來。圍城那批人,果真是假的。」
鹿知與昭慶面面相覷,昭慶嘆道:「這、這真是——我們楚狄赫軍隊一刀一槍消滅匪徒,城裏人卻只知道復辟黨神勇無敵,不知道那是火燒空營的伎倆。」
寧王笑道:「復辟黨的花招倒也有點意思。不過在這世上,虛名短暫,建功立業終究要靠實力。」說罷問昭慶:「你原先是跟隨哪一位王爺?」
昭慶畢恭畢敬回答說:「是天王麾下。」寧王帶着欣賞的神色點頭說:「天王麾下人才濟濟,要你來守這邊境之城,必然有他的道理。你帶了多少兵來?」昭慶汗顏回答:「上面原本要撥三千兵,遇上與大羲交戰,兵力分不出來,至今未到。」寧王不假思索地說:「大羲退兵了,我想用不了幾天,你的守兵就會到。」
輕描淡寫的一句「大羲退兵」,讓人不得不又一次服他:大羲天王鄭蓮笑親率大軍,要在年底再立一功,來年大約也有稱帝的決心,卻被他不動聲色打回了西邊。寧王並不以此自得,蹙眉思索說:「妙高賊人重視聲威,吃了一敗必定伺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