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壘戰對付遊牧民族,是最佳的方法,因為騎兵的優勢,是在運動戰之中,藉助着堡壘戰,一步步的壓縮對方挪移空間,必然會降低對手的實力,只要經濟上承受的住,對付遊牧民族是沒問題。
歷史上,北宋差點用這一招,把西夏給拖死,如果神宗有的仁宗的控制力,如果王安石的變法和司馬光的反撲,耗盡了北宋最後一絲的元氣,北宋能夠一鼓作氣的推平西夏,然後接着難得的機會,休養生息10年左右,靖康之恥,還會不會發生。
這些都是有趣歷史,歷史沒有如果,可穿越者有如果,作為一個學者,一個很有趣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置身於歷史時空,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堡壘戰唯一的劣勢就是耗費太大,無論是北宋的西軍消耗,還是遼東的遼餉,都是佔據整個政府財政收入四成以上的可怕投入。
都是中央帝國,無論是北宋還是明王朝,政府收入相當的可怕的,尤其是北宋,每年2500萬貫的投入,換成步人甲都可以是200萬套以上的,可以看出,是多麼驚人的數字。
正是這一筆投入,讓北宋和明朝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再加上天災不斷,終於耗費了所有積蓄的北宋和明王朝轟然倒塌,前者是被異族攻克,後者是在農民戰爭和異族的雙重夾擊之下,最終崩潰。
解決的問題的方法很簡單,確切的說只有兩點,一個開源,一個節流。
開源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想到,就如同的王安石的變法一樣,他跟范仲淹的變法截然不同,他整個變法的目的非常明確,弄錢。
沒錯,到神宗朝,北宋的財務問題已經相當的明顯了,入不裹出了,這是北宋矛盾集中展現的結果,也是西北壓力巨大的結果。
北宋或者明朝,他們的財政健康,比如說歲入增加很多,完全可以支撐的起消耗的話,結果就大大的不同了。
以北宋的策略,即便出現幾個無能的將軍,也不會全盤崩潰,靖康之恥,80萬禁軍毫無能力,被金軍打的大敗。北宋沒有錢了,禁軍貪腐成風,在這樣的前提下,禁軍的質量怎麼可能上去,金軍可能比遼國強大,卻不會是遼國的幾倍,就連南宋都擋住了更強的蒙古幾十年的時間,更別說金國。
開源是一個方面,趙信有很多的解決方法,不過暫時還沒辦法實行,他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另外一個方法,也是很多人想到,卻沒有辦法實行的方法,節流。
北宋三冗兩積,三冗為冗兵冗員冗費,兩積為積弱積窮,這五個問題,只要解決了其中的部分,就迎刃而解了。
冗說白了,是積造成的,因為弱,因為窮,所以捉襟見肘,特別是弱,被西夏和遼國壓着打,不得不保持了一個規模龐大軍隊,北宋的軍隊總數,居然超過了150萬,歷朝歷代,都沒有正規軍達到這個數量的,雖然在歷史上,北宋極弱,可是真正在軍費開始和軍費比例上,北宋並不弱,甚至佔據了國民收入的絕大部分。
用更加有效力,更加強大的兵種替代原來的兵種,這就是趙信現在做的,長弓兵這個看起來玩具一樣的兵種,卻可以成為北宋的壓制性兵種,當海量的長弓兵出現在戰場的時候,只要有十分之一的騎兵和重步兵配合,沒有任何一個兵種能夠打敗它,包括重騎兵在內。
甚至連堡壘戰,趙信有機會的話,也能夠爆出花來,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城市面對的10倍,甚至是20倍的兵力不崩潰的,就算是曾經被攻擊的王城,也是駐紮了數十萬的軍隊。
可偏偏,有一個堡壘,卻是可以在100倍,甚至是200倍的兵力劣勢之下,只要堡壘存在,只要糧食和少部分的武器不缺的前提下,就可以抵擋住百倍,甚至是數百倍的攻擊,可以長久的守下去。
最關鍵的是,這樣的堡壘,價格不算高,當然了就單位價格上面,這種堡壘價格不低,可是每一個這樣的堡壘都不大,跟普通縣城的城牆相比,都是十來分之一,這樣即便造價夠高,他的價格也就是一般的縣城的城牆的價格,這才是最適合西北佈置。
防禦度高,駐紮的兵力不多,耗費也小,建設費用也小,這也就避免了各種堅城的建設,減少了資金的投入。
趙信離開曬穀場的時候,眾多村民依然在議論紛紛,不過更多的是在議論到底能不能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