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得左將軍皇甫嵩匯報,稱董卓兵強馬壯,實力太強,且手下之人皆為桀驁之士,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皇帝劉宏對此非常擔心。
十二月,朝廷為了遏制董卓勢力的膨脹,征董卓為少府。
董卓看穿朝廷陰謀,放棄兵權,他將一無是處,便不肯受命,上書推辭:「我下屬的湟中義從、匈奴士兵都來攔住我的車,苦求我不要拋棄他們,我制止不了他們,只能留下來寬慰他們,如果情況有變,我再向朝廷匯報。」
如此明顯的抗旨不尊,皇帝也無可奈何,要是把董卓逼反了,直接投了叛軍,那就更麻煩了。
涼州地處漢羌邊界,現在更是胡漢雜居,民風剽悍,弓馬閔熟,悍不畏死;自古涼州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不僅董卓的士兵彪悍,程武和張猛收編和招募的當地士兵也非常勇武,組建成軍後,稍加訓練,便有很強的戰鬥力。
沮授閱軍之後,心中大喜,一邊命令兩郡各縣繼續擴大招募範圍,一邊給周飛寫信,請示在麴義和張猛之外,組建一支能征善戰的涼州騎兵;在他的印象中,程立和田豐手下各有一支戰力強大的軍隊,他也不能落後,組建涼州軍,成為他的主要目標。
他相信,有高順和周飛龐大的錢糧支持,以及涼州如此彪悍且數量充足的兵源,組建涼州騎兵非常容易。
首先,涼州經過上百年的羌漢戰爭,已被打的殘破不堪,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彪悍的外表下掩蓋的是生活的無奈,從軍打仗是他們目前唯一擅長的事情。
其次,高順和周飛勢力的騎兵,待遇比中央軍還高,一人從軍,全家不餓,且還分配免稅的土地,致使食不果腹的涼州人視從軍為最便捷的改變命運的機會,他們肯定會蜂擁而至。
接下來,沮授和程武要考慮的是以何種代價解決臨涇城內胡人。
有了新招募的官兵,沮授現在的目標更大,不僅要收復蕭關,他更想收復高平城,這樣的話,能加強對河西四郡的影響,且能對匈奴右賢王部形成合圍之勢。
面對蕭關和高平城的強敵,沮授不希望在臨涇城出現太多的戰損。
臨涇城曾是安定郡郡治所在,雖然時間過去很久,城池殘破,不過依然高大,若是強攻,官兵傷亡不可估量。
於是沮授召集程武、徐晃以及各縣大家族的族長前來相商,他感覺,當地人肯定能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見。
果然不負沮授所期望,臨涇縣胡家的族長提出,願前往城內招降這些羌人。
安定郡臨涇縣胡氏作為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著姓郡望和文化望族,其族系根深而葉茂,遍佈黃河上下,大江南北,並在中國歷史上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說。
此時的胡家已在安定郡居住三百多年,是臨涇縣乃至安定郡第一大族,在安定郡的胡漢勢力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沮授不敢讓其去冒險,便反駁道:「此舉太過危險,實不足取!」
胡族長笑道:「哈哈,軍師多慮了,羌漢戰爭打了百年之久,羌人降了反,反了降,他們早已習以為常,我等已是見怪不怪。」
其他幾縣的大族族長也願意一起前去勸降,並坦言,即便這些胡人不投降,也不敢對他們不利,請沮授儘管放心。
幾位族長都感覺這是輕鬆賺取沮授好感的機會,認為勸降將會非常容易;現在臨涇城被漢軍包圍,城內胡人既無外援,又失去了突圍的機會,投降是他們唯一的活路;且投降漢軍對胡人來說並不是可恥之事。
程武感覺眾人之言有道理,城內的胡人還會認為城外的官兵與以往的官兵相似,在他們投降後會把他們另行安置為民,這樣的機會他們一定會把握住。
徐晃感覺,在勸降的同時,可在城外展現大漢軍威,給城內胡人以更大的壓力,威逼他們投降。
沮授經過沉思,感覺以往的平叛,在羌人投降之後,異地安置為民,一是出於安撫蠻夷的目的,彰顯大漢皇威;二是因為以往的軍事主管有意縱容,有養寇自重之意;現在可趁對方不了解他們,故伎重演,待他們出城投降,放下武器之後,可隨他處置。
於是便同意了眾人的請求,先去勸降;再說了,即便勸降不成,他
第329章意外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