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剛蒙蒙亮,穿戴整齊的姚姬,已將朱高煦送到了賢妃宮門口。昨夜的暴雨沒下多久,但陸陸續續又下了小雨,早晨的磚地地面依舊非常潮濕,朱高煦看見姚姬的長裙下擺已經打濕了。
門外的大轎等候在那裏,前後還有一些拿着簡單儀仗的宦官,以及提着燈籠隨行的宮女。
不遠處一盞燈籠,快速向這邊移動過來了。朱高煦等了一會兒,便見來人是太監王貴。王貴急匆匆地走到朱高煦跟前,彎腰一拜,雙手將一樣東西遞了過來。王景弘的奏章。
王貴上前沉聲道:「稟皇爺,奏章進城時,城門還未開啟。因有八百里加急字樣,差人坐吊籃進來的。通政司值夜的官員將奏章記錄了,但尚未來得及謄抄內容。奴婢傳皇爺昨日酉時的聖旨,派人將奏章提前拿進了宮裏。」
那些迎接朱高煦的宮人,都守在轎子跟前沒動。姚姬也站在身後,沒有上前來問。
朱高煦站在原地,立刻拉開奏章,借着燈籠的光看內容。他大致瀏覽了一遍,便深吸一口氣合攏了,然後回頭說道:「賢妃快回宮罷。」
這時姚姬正在默默地看着他,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姚姬聽到朱高煦的話,便屈膝下蹲,款款執禮道:「臣妾恭送聖上。」
朱高煦上了大轎子,順手拍了一下。旁邊的宦官便喊道:「起!」前後那些身體比較強壯的宦官、便熟練地將轎子平抬了起來。
轎子裏輕輕晃動着,但還算平衡。朱高煦坐在上面,再次展開奏章。他身體向左傾斜,借着燈籠的光,細看了起來。
情況很糟糕,朱高煦這陣子的僥倖心落了空。不過好像又沒糟糕到、讓人絕望的程度。於是朱高煦此時的心情有點複雜,不知該慶幸還是該惱火。
海軍艦隊確實遭遇了風暴襲擊,方位在福建布政使司以南的海面。海軍左翼被卷進了颶風之中,右翼得以僥倖錯過。左翼船隻、人員損失慘重。
王景弘等清點了船隻之後,初步確定沉沒、傾覆十二艘海船,並有數十條船不同程度損壞。傷亡、失蹤的人數暫不能確定,具體名單會在此後奏報朝廷。
海軍中軍決定,把損壞嚴重的船隻、就近北移到永寧衛港口(廈門),交給左、中兩個千戶所保管。
剩下的戰船,將南行進入珠江口。其中有損壞的海船,會繼續北行到廣州;因為廣州才有較大的船塢、比較充足的物資。廣州府的官員將負責調集工匠,對損壞的船隻進行修繕。全軍將於廣東布政使司的各處水域,暫且修整。
簇擁着大轎的隊伍,已經從乾清宮西南側的門、過了一道宮牆。這時朱高煦已經看見前面的乾清門了。
他忽然轉頭說道:「不去奉天門,去乾清宮。」
旁邊的宦官便喊道:「移駕乾清宮。」
朱高煦又招手讓王貴靠近過來,說道:「你去奉天門傳旨,因為下雨,今日取消早朝。並叫國公、九卿,以及不在九卿之列的內閣大臣,到東暖閣議事。」
王貴忙道:「奴婢即刻去辦。」
從乾清門到奉天門的路很遠,王貴先走到地方,然後再傳旨讓文武們進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朱高煦走到東暖閣外面的斜廊上時,便在走廊上來回踱着步子,並未急着進去。
斜廊上的地面磚石磨損得很光滑,這裏相比皇宮別的地方、顯得更舊。從太祖時期起,大明朝的皇帝就在這裏召見大臣了。
朱高煦反覆尋思之後,心頭漸漸有了主意。
畢竟海軍艦隊已經出征,奏章可以批覆:讓王景弘與陳瑄、朱真二人商議之後,自行決策後續事務。
既然朱高煦任用了王景弘、陳瑄,人又是他自己挑的;朱高煦便不太願意干涉在外的將帥。因為他認為,海軍似乎還有可能繼續遠征,這時表現出對主事者充分信任的姿態,能夠鼓舞他們的信心、並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自古君王遙控出征大將,多半都是出於政-治的考慮。這次朱高煦的問題也不例外,海軍成敗干係朝廷新政。只不過朱高煦願意自己把政事承擔下來,畢竟他自己不用去打仗、只需坐鎮朝廷。
同時朱高煦也考慮,王景弘和陳瑄出海之前,該聽的話、都聽了;現在再說
第八百七十九章 天妃未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