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省,遂共殺進。而紹勒兵斬忠,捕宦官無少長悉斬之。讓等數十人劫質天子走河上。追急,讓等悲哭辭曰:『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皆投河而死。」
寧「皆投河而死」,卻不害天子。黃門,乃漢室家奴,天子忠犬也。豈能反咬投食之主。
薊王宮,瑞麟閣。
中書令趙娥,親來呈報。
「茝若貴人(華妁),擇『東華夫人』趙愛兒』並『含真夫人』鄭天生,為媵妾。金華貴人(張甯),擇『程氏雙姝』長姊程環,次姊程璇,為媵妾。」
「媵制,可棄乎?」薊王言道。
「臣,竊以為。古為今用,不可輕棄。」趙娥肅容答曰。此乃儒宗並國之大儒,撰入《薊法》。如何能輕改。
蔡邕《獨斷》:「天子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九嬪。諸侯一娶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
上行而下效。若薊王棄媵制。卿大夫如何「一妻二妾」。士大夫又如何「一妻一妾」。
媵制,就時下而言。於家國,皆有大利。
究其原因。薊國兼容並蓄,包羅萬種。和合之風,以禮羈縻。薊人多納鮮卑婢,西域姬為妾。行漢胡和親,融合一統。如此不出百年,天下一家。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日月所照,皆為漢民。
後世如何,後人評說。就時下而言,天朝上邦,說一不二。行羈縻和親,無往不利。尤其薊王首開娶妻和親,而非送嫁和親之先河。四海姻親,均沾利益。九九重陽,禮儀之隆,足見一斑。
正因家國大利。故儒宗才秉筆直書,將媵制,堂而皇之,寫入《薊法》。
薊王一人事小。千六百萬口,二百萬戶薊人,事大。
試想,若皆為爵民。足可納二百萬四裔女,入家門。
和合之威力,所向披靡,堪稱無敵。
薊王天生,焉能不知。
1.149 刀山劍樹